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李商隐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芳桂当年(1)各一枝,行期未分压(2)春期。

我们正当妙年,幸运地各折一枝芳桂;却也不曾料到:才是春末,我能有机会东归。

江鱼朔雁(1)长相忆,秦树嵩云(2)自不知。

我们一在北地,一去南方,虽然也可以长相忆念,但远隔秦树嵩云,今后的行踪,也就很难知悉了。

下苑(1)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2)差池(3)

我们过去在下苑一带的游宴情况,此后也只能从想象中去回味了。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1)赠所思。

我们各折桂枝,我此去是及第东归,面对灞桥柳色,自然不会惹起离愁,也就不须辱折柳条以相赠了。

小提示: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中。 首联写作者写诗的原因,行次灞上,便作此诗,回寄同科未及话别诸友,以抒情怀;颔联写作者东归后与同年彼此相隔,虽音书可通,却终难知彼此消息,只能长相忆而已;颈联写友人间推测作者行踪却难于相聚;尾联写劝慰友人:离愁难,不要折柳相赠。这首诗虽然是写别离,却贵有风致,咏离别而无离恨,喜悦轻快心情溢于字里行间,别具一种顾盼生姿之风致。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应试,经令狐绚誉荐,而登进士第,高锴当时共录取了四十名新进士,除李商隐外,还有李肱(状元)、张棠、李定言、牛丛、郑茂谌、曹确、吴当等。这些就是李商隐的同年好友。其中韩瞻后来成了李商隐的联襟,关系最为密切。离京之前,同年好友们设宴为商隐饯行,大家互相勉励一番,约好今后要尽量互相提携等等,然后握手道别。李商隐及第离会后,即东归济源(今河南省济源县)省母,行次灞上,便作《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此诗,回寄同科未及话别诸友,以抒情怀。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