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偶述

陶安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皇天万物祖,生气本冲和。忍令古今天下,治少乱常多。血溅中原戎马,烟起长江樯橹,沧海沸鲸波。割据十三载,无处不干戈。

问皇天,天不语,意如何?几多佳丽都邑,烟草莽平坡。苔锁河边白骨,月照闺中嫠妇,赤子困沉疴。天运必有在,早听大风歌。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偶述》是元末明初词人陶安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先是点明本为和平美好的世间,古往今来却总是战乱频繁,并描写了激烈残酷、惊心动魄的战争景象。下片通过对寒烟野草笼罩的废墟、苔锁河边的白骨、闺中孤寂的寡妇、疾病缠身的孤儿的描写,将战争的残酷景象呈现出来,是对战乱的斥责和控诉,表达了作者“天道犹在”的信念和对天下和平统一的期盼。全词由点到面,又由面到点,选取典型画面,再现了元末社会的动乱局势,艺术形象鲜明突出,真实可感。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偶述》此词为述志之作,据“割据十三载,无处不干戈”推断,当作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元末农民起义自至正十一年(1351)刘福通红巾军起事算起,到二十四年(1364)恰好十三年。这年,朱元璋称吴王,立太子,建百官,征人才,政权已初具规模,故作者有“天运必有在,早听《大风歌》”的豪迈乐观语。

  • 赏析

上片是对元末纷纭动荡、战乱频仍局势的记述与感叹。“皇天万物祖,生气本冲和。忍令古今天下,治少乱常多。”古代儒家哲学重视和谐,认为这是合乎天意的常道。因上天有好生之德,生气冲虚和平,故四时有序,万物以生,此谓之自然和谐。人类从大自然化育而来,故应合于自然,伦常有序,各依其位,此谓之人际和谐。二者皆和谐,最终必然体现为天下和谐。所以作者说皇天乃是世界万物的祖始...

展开全部
陶安

陶安

元末明初文人

陶安(1312—1368),字主敬,太平当涂(今属安徽)人。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中江浙乡试,授明道安节书院山长。后避乱家居。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提兵渡江,陶安率父老出迎,敷陈大业,力赞攻取,遂留参幕府。历官左司郎中,出知黄州(今湖北黄冈一带),降桐城(今属安徽)令,移知饶州(今江西鄱阳一带)。明洪武元年(1368),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后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死于任所。有《陶学士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