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中秋》是宋代诗人李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前两联先写月之形状,圆如宝镜,后写月之亮光,普照千里,颈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有关月亮的神话,进一步丰满了月之神韵,尾联即由神话而生出畅游天河的美好愿望。这首诗借中秋之月来写自己内心的纯洁高尚,写景状物与传说想象融为一体,立意新颖,构思奇巧。
- 作品出处全宋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庚]韵
- 创作年代宋代
创作背景
据李朴《宋史》本传记载,“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考钦宗即位在宣和七年十二月(1125),《中秋》此诗可能就作于次年中秋。若如此,则此诗是写给宋钦宗,自明其心志抱负之作。若非如此,考其所处时代官场之混乱污浊,以及“更待银河彻底清”之句,也必定是有所寄托之作。
相关诗词
-
《中秋·其一》拼音版
雨云初霁放晴空,乍卷珠帘望月宫。夜静□篁何处发,玉楼犹记月明中。
-
《奉和方西川公中秋夕与黄东石郡斋对饮之作用韵二首·其一》拼音版
美夜清辉宜妙赏,华筵选客有谁同。悲秋忽见楼过雁,爱月何妨轼画熊。玉镜挂城看漏永,金波倒海与天融。尊前自坠山如玉,不用扶携舞袖红。
-
《中秋待月终夕阴晦偶书》拼音版
待月西楼上,平秋气象分。辉光唯此夜,遮掩奈浮云。红烛灯交烂,清香篆自薰。明年好景在,何处会多闻。
-
《中秋夕东楼宴集用韵·其二》拼音版
明月中天处处同,清辉无似此楼中。宾僚尽倚兰将玉,烹炙真兼鱼与熊。爽逼冠衣森浩窅,影涵闉郭动冲融。一声笛叫光零乱,更借灯前舞袖红。
-
《中秋烟雨楼望月》拼音版
滮湖此夜月常满,游子数年才得还。老去不谙新世路,醉中犹识旧家山。波光潋滟浮青雀,桂影婆娑拥翠鬟。最是横江羽衣客,数声清唳落人间。
-
《中秋夕东楼宴集用韵·其一》拼音版
关山雁过晴天迥,凉气偏成鼓角哀。岑寂欲寻娱目处,风流相命上楼来。井参浸汉金波漾,雉堞窥湖玉镜开。满席瑶华依锦绮,相看忍负手中杯。
-
《中秋月·中秋月》拼音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
《一剪梅·中秋无月》拼音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拼音版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中秋》拼音版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