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
〔先秦〕
【第1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一章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第2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二章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3)者,鲜(4)矣;不好犯上(3),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7)生。孝弟(2)也者,其为仁之本(8)与?”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第3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三章
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第4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四章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5)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第5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五章
子曰:“道千乘之国(1),敬事(2)而信,节用而爱人(3),使民以时(4)。”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第6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六章
子曰:“弟子入(1)则孝,出(2)则悌,谨(3)而信,泛(4)爱众,而亲仁(5),行有余力(6),则以学文(7)。”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第7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七章
子夏(1)曰:“贤贤易(2)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第8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八章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6)者;过(7)则勿惮(8)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第9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九章
曾子曰:“慎终追远(1),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第10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十章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1)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2)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第11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十一章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1)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想法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第12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十二章
有子曰:“礼之用(1),和为贵(2)。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小事大事,都重视以礼节交接,却忽略‘和’的精神,是不可行的;为了和谐而和谐,不能用礼来节制约束,也是不可行的。”
【第13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十三章
有子曰:“信近于义(1),言可复(2)也;恭近于礼,远(3)耻辱也;因(4)不失其亲,亦可宗(5)也。”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第14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十四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1)而正(2)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第15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十五章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1),富而好礼者也。”
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1)’,其斯之谓与?”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
子曰:“赐(1)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2)。”
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第16章】
论语·第一篇·学而·第十六章
子曰:“不患人(1)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小提示:孔子《论语·学而篇》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为历代儒客习阅之经典名篇。《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 作品别称论语·第一篇·学而
- 作品出处论语
- 文学体裁语录体
- 创作年代春秋时期
相关诗词
-
庄子·外篇·(14)田子方
...之,使人之意也消。无择何足以称之!”子方出,文侯傥然,终日不言。召前立臣而语之曰:“远矣,全德之君子!始吾以圣知之言、仁义之行为至矣。吾闻子方之师,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埂耳!夫魏真为我累耳!”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鲁人有请见之者,温...
-
论语·20《尧曰篇》
...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
-
论语·18《微子篇》
...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
-
论语·3《八佾篇》
...也。”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
-
论语·4《里仁篇》
...,未足与议也。”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子曰:“参...
-
论语·10《乡党篇》
...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
-
劝学
...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
-
荀子·天论篇
...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 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 “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若夫志意修,...
-
庄子·内篇·(1)逍遥游
...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汤之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
-
庄子·内篇·(4)人间世
...,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兽死不择音,气息勃然于是并生心厉。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