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先秦〕
关关雎鸠(1),在河之洲(2)。
在那河中的小沙洲上,一对雎鸠鸟相互啼鸣唱和。
窈窕淑女(1),君子好逑(2)。
美丽娴静的女子,是男子渴望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1),左右流之(2)。
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忽左忽右地采摘。
窈窕淑女,寤寐(1)求之。
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日夜都想追求你。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1)。
追求不到,他在睡梦中都在思念。
悠哉悠哉(1),辗转反侧(2)。
绵绵不尽的思念,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参差(1)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左右来回采摘。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
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要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参差(1)荇菜,左右芼(2)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翩翩来回采摘,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
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要敲着鼓来取悦你。
小提示:诗经《关雎》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中国先秦时代民歌。是《诗经》的首篇,又为十五国风第一篇。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 作品别称国风·周南·关雎
- 作品出处诗经
- 文学体裁四言诗
- 创作年代周代
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诗。
相关诗词
-
癸未冬至后与妻对酌偶醉遂赋
...齑。而况今日为何日,我年今年已七十。我妻之年虽少我,老心古道天与质。偶然得醉平生欢,醉中写与诸儿看。人闲不必问贫富,须信关雎为造端。
-
文心雕龙·比兴
...”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记讽。盖随时之义不一,故诗人之志有二也。观夫“兴”之托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尸鸠贞一,故夫人象义。义取其贞,无从于夷禽;德贵其别,不嫌于鸷鸟:明而未融,故发注而后见也。且何谓为...
-
义鸽三章·其三
肃肃兮飞奴,歘相失兮妇夫。死者兮已矣,生谁适兮与娱。朝不粒兮无与呼,莫不室兮无与居。岂无他俪兮,我俪不如。阅七日以死兮,矢一节而弗渝。吁嗟尔烈兮,继比兴乎关雎。
-
论语绝句一百首·其四十
看来商颂继关雎,乱训为终始是初。试把初终篇较取,洋洋风雅岂为虚。
-
宫词·昼漏声催篆缕残
昼漏声催篆缕残,碧墀幽寂画堂宽。九嫔相习敦诗训,争把关雎讽咏看。
-
宫词·梅心透粉傍琼疏
梅心透粉傍琼疏,柳眼回青袅玉除。雨露不偏金穴贵,六宫春晓念关雎。
-
宫词·其七十
教化风行自掖房,芸辉新缮万书堂。清闲几砚皆编帙,时诵关雎正始章。
-
次韵介甫集禧池上咏鹅
池上溶溶浮暖日,野鹅无数自相于。谋生迹与风波密,择地心将网弋疏。毛羽鲜明疑振鹭,声鸣和好似关雎。应怜豢养轻身者,只直羲之数纸书。
-
狂夫
大妻唱舜歌,小妻鼓湘瑟。狂夫游冶归,端坐仍作色。不读关雎篇,安知后妃德。
-
甲子秋八月丙辰鸡初鸣时梦刘韶美示诗八篇高古可爱明旦作此诗志之
韶美仙去三十年,一念及之常怅然。秋窗忽梦接颜色,万里老鹤归辽天。赠诗温其似玉瓒,我亦粗识关雎乱。建安黄初不足言,笔端直觉无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