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
〔元〕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是南宋词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南宋灭亡,君臣及宫人被俘北去的情境;下片抒发词人北行途中之感。词人在词中全面而真实地描绘出生活的巨大变化及亡国之痛,痛惜江山易主的悲哀,含蓄地斥责南宋末年君臣误国的事实。全词或悲愤或愁苦,真挚哀婉,充满了沉郁苍凉的气氛。
该词是汪元量关于国破家亡的伤感词,作者以亲历之事,细作陈述,更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作者借宫女的琴弦,抒发了“亡国之苦,去国之戚”。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 水龙吟
- 创作年代1276 年
创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南下,丞相伯颜率领大军攻到南宋都城临安东北的皋亭山。南宋朝野震荡,太后谢氏传国玺请求降元。不久,元大军兵入临安,三宫都做了俘虏。后帝后、妃嫔及宫官三千多元被押北上燕京,词人其时为乐师,也裹挟其中。在途径淮河时,舟中宫女奏起琴,琴声哀凄,勾起了词人缕缕痛苦的情思,感怀而作下《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这首词。
相关诗词
-
淮安舟中夜闻吴歌戏作二绝·其二
望郎归近怨郎行,一步闺门万里情。辛苦寄书河北去,人言却在武昌城。
-
淮安舟中夜闻吴歌戏作二绝·其一
淮安城下霜月明,淮河船上唱歌声。谁遣此歌今夜唱,声声却是怨郎行。
-
水龙吟·题画雨中春树万人家十二年前吴石明笔也
雨中春树人家,画图省识荆关意。黄尘净洗,青山淡写,绿烟如幂。残冻犹凝,嫩晴乍间,养花天气。只高楼怕与,凭阑远望,人何在,情千里。记省年时旧事。黯销魂、渭城春思。断桥疏柳,隔江残笛,尽侬蕉萃。行雨踪迷,为霖愿渺,望霓情系。待何年、重倩东...
-
水龙吟·淮西重午
会昌湖上扁舟,几年不醉西山路。流光又是,宫衣初试,安榴半吐。千里江山,满川烟草,薰风淮楚。念离骚恨远,独醒人去,阑干外,谁怀古。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渌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
-
淮河舟中晓起看雪二首·其二
梅花脑子撒成云,明月珠胎屑作尘。爱水舞来飞就影,怯风斜去却回身。真成一腊逢三白,并把三冬博一春。开放船窗尽渠入,天差滕六访诗人。
-
淮河舟中晓起看雪二首·其一
三日颠风刮地来,不成一雪肯空回。何曾半点漏春信,只怪千花连夜开。顷刻装严银世界,中间遍满玉楼台。琼船撑入玻瓈国,琪树瑶林不用栽。
-
水龙吟·送戴郎中漕荆襄
...雨。疏梅缀玉,麈尾闻谈吐。精忠许国,才华摛锦,尘劳释去。六印雄图,百川明辩,苏张谁数。有奇谋欲下,阴山族帐,惟英卫、可接武。想见临戎丰度。慨然定、中原疆土。果惊一坐,折冲遐裔,嘉言循古。安抚疲民,静摧骄虏,无烦旗鼓。看功成、入辅中兴,永佐乾坤主。
-
中秋夜淮河舟中看月怀张羽
长淮浪平风暂息,万里云消楚天碧。东方月出海门宽,浩浩清河黯无色。楼船伐鼓顺下流,今夕何夕当中秋。金绳转影素华满,卸帆且作须臾留。夜深人家市声静,我独高吟众船听。思夺梁园席上才,气压南楼座中兴。百年此夜不多好,人世浮云何足道。虽有乡心自感伤,能无樽酒相倾倒。人间...
-
舟中夜闻读书
临溪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
-
潞河舟中夜坐二首·其二
暂解朝簪去,还乘官舫行。长风催客去,孤月向人明。行迹随蓬转,归心逐雁征。皇恩容乞假,无复用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