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行
〔清〕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桃花行》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古诗,是《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所作,后多有仿写作品。这首诗以非常低沉的笔调,通过鲜艳明媚的桃花和孤独悲伤的人多方映衬、反复对比,塑造了一个孤独、忧愁、哀怨、伤感的少女形象。这首诗是作者对命薄如桃花的黛玉的夭亡,预作象征性的写照。作者用强烈的对比写法描述自己的痛苦,经过多次换韵,抒发的情感也随着文字的变换而逐渐推进、深化,是由一个花人相映过渡到花人交融,达到景为情设、情为景触的艺术效果,最后一气呵成达至以花自喻薄命的立意。
- 作品出处红楼梦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桃花行》写于第七十回,出于林黛玉之手,以花喻人,诗情缠绵凄切。《桃花行》的创作正值“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此时,离《葬花吟》的写作已有时日,在“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三十七回)后,众姐妹只做了几回诗,又经历了大观园的种种变故,“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五十六回),无暇顾及诗社,“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恰逢黛玉作此《桃花行》一首,众人见“这首桃花诗又好”,建议“就把海棠社改做桃花社”。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贾府已不同往昔,距离“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七十四回)的由盛而衰已经相去不远了。在时令上来说虽然是“万物逢春”,对黛玉所处的贾府来说却是夕阳晚景。机敏如黛玉,或许对贾府的这一切变化早有所洞察,又孤苦无依如黛玉,也只能以笔宣泄自己的情感,以花寄托自己的身世飘零,除此之外,在复杂而严酷的家庭斗争中,黛玉别无他法。
相关诗词
-
王维桃花行
...嬴氏行苛法,竟携妻子尘寰别。山中犹着秦衣冠,世上谁知晋年月。世人那自见山青,青山一径通仙灵。遥连阆苑仙源杳,不见长安战血腥。归来拟若携家往,祗今灵景知何向。翠壁红泉祗独寻,芝草琅玕应难想。万壑千峰翠黛浮,多情长忆别来愁。回首空山不可问,惟见桃花逐...
-
游湖头观桃花行数里弥望不绝有僧新开兰若于万花之中留三绝句书辩公房·其三
方丈前林万木春,桃花面目更尖新。为师拈出灵云话,却恐桃花解笑人。
-
御街行·桃花流水仙溪路
桃花流水仙溪路。曾引刘郎住。晚春扶路觅仙溪,肠断几番回顾。落英飘尽,朱颜已改,不见当时侣。长生本是无凭语。但愿长相聚。仙家何事亦离群,洞口乱云荒须。不如重到,玄都观里,犹有桃千树。
-
桃花行
春风渐暖春日长,夭桃片片生花光。随风千枝拂画梁,酡颜映日红相当。含情敛态出艳阳,飘然一树临金塘。亭亭袅袅遥相望,朱为衣兮绿为裳。红楼珠箔凝芬芳,恍如...
-
醉桃源·题桃花晓妆图
碧霞一抹早莺啼。昨宵侬睡迟。春寒帘底唤添衣。鹦哥催侍儿。红颊浅,翠鬟垂。钿奁初罢时。无聊行过竹边篱。折花三两枝。
-
游湖头观桃花行数里弥望不绝有僧新开兰若于万花之中留三绝句书辩公房·其二
城内僧来城外住,寺边花隔寺中篱。花开花落春如许,宴坐深房总不知。
-
望人家桃李花
...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岁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桃李从来露井...
-
花犯·桃花
百花中,夭桃秀色,堪餐作珍味。武陵溪上,□宋玉墙头,全胜姝丽。去年此日佳人倚。凝情心暗喜。恨未得、合欢鸳帐,归来犹半被。寻春记前约因□,题诗算怎耐、相思憔悴。攀玩对、东君道,莫教轻坠。尖纤向、鬓边戴秀,芳艳在、多情云翠里。看媚脸、与花争好,休夸空觅水。
-
木兰花慢·桃花
过风风雨雨,尚留得、一丛花。便欲舞还停,如颦又笑,巷曲人家。胡麻。赚侬老去,者仙山一出是天涯。消受趁时匀染,靥边片片朝霞。交加照水一枝斜。鬓影误年华。记渡江用楫,停辛伫苦,别梦都差。丹砂。漫寻句漏,向红尘何处走云车。只是轻衾小簟,从渠玉管金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