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是清代政治家、诗人康有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点题,从居庸关周围景物落笔,写尽了长城的雄伟气势;颔联承前,扩展视野,写远望所见景象;颈联继续描绘景物,综合眼见与耳闻,写尽了长城的环境;尾联由望而想,抒发感慨,表现了作者的一片爱国深情。全诗写景生动灵巧,动静相衬,极有声势,且结尾含蓄蕴藉,颇有余味。
- 作品出处康有为诗文选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晚清
创作背景
康有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夏历五月,赴北京应顺天乡试,闲暇之时,曾单骑出游,过昌平,谒明陵,望雄关,登长城,因此创作了《过昌平城望居庸关》《登万里长城》等十余首纪行诗作。
相关诗词
-
《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其三·居庸关》拼音版
连山东北趋,中断忽如凿。万古争一门,天险不可薄。圣人大无外,善闭非键钥。车行已方轨,关吏徒击柝。居民动成市,庐井互联络。幽龛白云聚,石磴清泉落。地虽临要冲,俗乃近淳朴。政须记桃源,不必铭剑阁。仆夫跽谓我,无为久淹泊。山川岂不好,但恐风雨恶。
-
《居庸关》拼音版
叠嶂缘青冥,峭绝两崖束。盘盘龙虎踞,岑巘互回伏。重关设天险,王气舆坤轴。皇灵广覆被,四海同轨躅。至今豪侠人,危眺屡惊缩。崎岖栈阁峻,萦纡冈涧曲。环村列墟市,凿翠构庐屋。溪舂激岩溜,山田杂稌菽。绝顶得幽胜,人烟稍联属。浮图压广路,台殿出层麓。白云隐疏钟,落日带乔木。岂须叹蜀道,政可夸函谷。居人远念我,叩马苦留宿。恐辜殷勤情,解鞍看山瀑。
-
《赠别罗元友教授之应昌》拼音版
翩翩郡博士,骑马涉长道。居庸关门北,仲夏绵茂草。应昌信殊僻,宅近今丰镐。虽当清冽乡,足以消热恼。天家振文治,造士充国宝。延揽必时髦,如何恋芹藻?惊风吹过雨,川水白浩浩。但祝慎驰驱,归来颜色好。
-
《早发居庸关》拼音版
谁道边城景物凄,三更斜月早闻鸡。光连古戍摇河影,寒逐清霜入马蹄。龙虎台高秋色迥,军都山晓曙云齐。天公有意怜行役,雨洗征尘路不迷。
-
《甲午分台上京和王本中都事过居庸关韵》拼音版
云边薄雾初开障,雨后清风不起沙。路入天关还作客,境非人世欲忘家。涓涓石溜鸣苍玉,闪闪林霏散綵霞。一望浮屠遍山谷,南薰偏发傍岩花。
-
《入居庸关》拼音版
远供军饷出开平,此日归来荷圣情。独爱居庸山水好,自临涧石濯尘缨。
-
《居庸关》拼音版
我闻居庸关,形胜天下奇。太行西来此盘礴,峰峦万叠青参差。中通一径四十里,石磴曲折尤崄巇。羊肠鸟道固云险,较此未必能逾之。自从辽金辟中土,积世刬凿方平夷。初闻单车仅可度,后见列骑堪并驰。当今圣化被万里,此关矧复居京畿。虽云壮士守鱼钥,商贾来往纷如丝。丹崖...
-
《经居庸关》拼音版
雁塞返龙旌,鱼关度鸟道。芙蓉紫雾沈,睥睨清秋晓。重岩虎豹狰,万壑琴筑绕。寄踪俨壶中,回首惊云表。栖崖眄埢垣,逖迹资探讨。天意实难谌,地险安能保。
-
《过居庸关二首·其一》拼音版
崇关天险控幽燕,万叠青山百道泉。绝壁云霞龛佛像,连廛鸡黍聚人烟。炎凉顷刻成殊候,华夏于今共一天。我欲登临穷胜槩,西风五月倍凄然。
-
《居庸关》拼音版
千峰高处起层城,空里岧峣积翠明。云静芙蓉开霁色,天清鼓角散秋声。北连紫塞烽烟断,南接金台驿路平。此地由来称设险,万年形势壮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