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昌平城望居庸关

近代 康有为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城堞(3)逶迤(4)万柳红,西山岧嵽(5)(6)明虹。

城墙蜿蜒曲折掩映在万树红柳之间,西山高远延绵起伏,雨后初霁飞架起一道明亮的彩虹。

云垂大野(1)鹰盘势(2),地展平原骏走风。

云垂大野苍鹰盘旋起势,地展平原骏马奔驰生风。

永夜(1)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秋夜漫漫驼铃声声传送,这是在塞上,天边稀疏的树影连绵相接,一直延展到关东。

时平(1)堡堠(2)生青草,欲出军都(3)鬼雄(4)7。

时事太平已久,连堡垒上也生长满青草,我真想西出军都关凭吊为国捐躯的烈士忠魂。

小提示:康有为《过昌平城望居庸关》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是清代政治家、诗人康有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点题,从居庸关周围景物落笔,写尽了长城的雄伟气势;颔联承前,扩展视野,写远望所见景象;颈联继续描绘景物,综合眼见与耳闻,写尽了长城的环境;尾联由望而想,抒发感慨,表现了作者的一片爱国深情。全诗写景生动灵巧,动静相衬,极有声势,且结尾含蓄蕴藉,颇有余味。

创作背景

康有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夏历五月,赴北京应顺天乡试,闲暇之时,曾单骑出游,过昌平,谒明陵,望雄关,登长城,因此创作了《过昌平城望居庸关》《登万里长城》等十余首纪行诗作。

康有为

康有为

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夏,号长素,广东南海(今广州)。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官工部主事。光绪十四年(1888年)他上书皇帝,建议变法。后发起“公车上书”,在京建立强学会。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康氏的诗多感时伤世、抒发郁愤之作,能反映重大的政治事件和世界上的新事物。艺术上不受传统约束,想象奇特,语言瑰丽,形成了自已的风格。有《南海先生诗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