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ion to localhost:9312 failed (errno=111, msg=Connection refused) 悍吏原文、翻译及赏析_郑燮古诗_猿诗词

悍吏

郑燮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县官编丁著图甲,悍吏入村捉鹅鸭。

县官养老赐帛肉,悍吏沿村括稻谷。

豺狼到处无虚过,不断人喉抉人目。

长官好善民已愁,况以不善司民牧。

山田苦旱生草菅,水田浪阔声潺潺。

圣主深仁发天庾,悍吏贪勒为刁奸。

索逋汹汹虎而翼,叫呼楚挞无宁刻。

村中杀鸡忙作食,前村后村已屏息。

呜呼长吏定不知,知而故纵非人为。

作品简介

《悍吏》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写县官虚伪悍吏凶横,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旧社会官场的黑暗,诗里对官吏的揭露是深刻的,但对皇帝却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皇帝爱惜人民。此诗写得明白如话,通俗易懂,自成一格。

创作背景

清乾隆七年(1742年),郑板桥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山东潍县县令,以“请赈忤大吏”之罪,被诬告革职罢官,迁回江苏扬州。在这两任知县坎坷仕途中,他经历了官场的黑暗、百姓生活的困苦,写下了《悍吏》等诗。

  • 赏析

这首诗分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况以不善司民牧”。这段揭露悍吏把县官的善政变为残民的恶政。县官要清查丁口编著户籍簿,悍吏趁机下乡捉老百姓的鹅鸭。县官尊老敬贤决定赏赐给老人衣物和肉食,悍吏趁机沿村搜刮老百姓的粮食。他们象豺狼一样,所到之处从不白白放过,不是掐断人的喉咙,就是挖掉人的眼睛。长官如此好善而老百姓已愁苦不堪,何况用那些不善的人来作地方长官。

第...

展开全部
郑燮

郑燮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郑燮(1693—1765),清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亦工词。尤擅写兰竹,风格劲峭。又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有《板桥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