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这首诗评论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歌》描绘了开阔壮美而又和平安定的草原风光,有豪放刚健、粗犷雄浑的格调。元好问重视民歌,前两句他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推举它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
后两句点出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敕勒本是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名称,居住地方在敕勒川(今山西北),元好问认为,看《敕勒歌》的产生和风格,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的艺术作品。《敕勒歌》表现了我国境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相关诗词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拼音版
十载村居傍酿坛,村农村姥得相参。玉壶观世龟藏六,竹简雠书豕渡三。只见陶公怡岭上,谁知剑客是图南。近来宝晋先王略,不作兰亭聚讼谈。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十七》拼音版
洗耳应停朝市谈,忧时词客未为惭。遥闻羽檄飞辽左,何日穹庐扫漠南。虎豹愁人关自九,马牛更仆语成三。希夷居士今如在,高枕高歌莫太憨。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九》拼音版
誓比黄河开国男,酬恩当取虏头函。镜中鱼□频虚伍,笛里梅花漫奏三。美酱几时陈戏下,藁砧何在战城南。翻惭梁市行吟者,绝塞山川聚米谈。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七》拼音版
山叟从无对影忠,科头露坐过仍甘。关情空谷肠回九,绝意王门足刖三。草什忘忧都树北,风能解愠自来南。腝尘不上清虚界,酒德文心日共酣。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五》拼音版
别有超超上驷骖,拈来恐似老生谈。逍遥不必溟飞北,炳蔚端成雾隐南。掷地赋声如振万,先天玄理自函三。枕中一卷庖羲易,祗觉王何思未覃。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四》拼音版
渐剪茅茨渐卓庵,图书成府亦潭潭。词坛悬帜多奔北,古路先驱作指南。常有玉晨资赉十,未闻石户羡徵三。北来门外维舟惯,不为乘风利涉贪。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十四》拼音版
徵君名姓彻宸严,谷饮岩栖宝不贪。称意沙鸥随上不,论才竹箭美东南。荡胸震泽吞能九,开径柴桑益有三。尽为草堂拈胜槩,留将山史作佳谈。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四》拼音版
名僧会里事瞿昙,能结孤峰白石庵。河泊谩夸闻道百,狙公何意赋朝三。清华水木如濠上,弘奖风流自汝南。却笑昔人高士传,不将同世一为参。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六》拼音版
忆昔论交自筱骖,虽更出处岂商参。阮家犊鼻贫骄北,先世狐书史愧南。岂有风流分仲二,差怜骨相共朋三。壮君笔力能扛鼎,不为清羸弛负担。
-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三》拼音版
忽忆驱车过楚潭,德山犹有德山庵。岧峣鹫岭衔天半,直截牛车见佛三。般若无知传教外,菩提非树本宗南。前身金粟维摩是,丈室相看巳罢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