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三首·其一

两汉 王粲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西京(1)无象(2)豺虎(3)遘患(4)

都城长安混乱无序,如狼似虎的董卓构成了这场祸乱。

复弃中国(1)去,委身(2)(3)荆蛮(4)

离开了居住多年的中原地带,托身来到南方的荆州避难。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1)

亲戚对我表示悲伤,朋友攀着我的车辕告别。

出门无所见,白骨(1)平原。

出门映人眼帘的,是白骨累累的大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1)草间。

路边有一个饥肠辘辘的妇女,正把亲生的婴儿放进草丛中丢弃。

(1)号泣声(2),挥涕独不还。

她虽然回头听到了婴儿的号哭.但还是挥泪毅然离去。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1)

我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死,我母子两人都保全怎么可能呢!

驱马弃之去(1),不忍听此言。

我赶紧策马离开此地,不忍心再听到饥妇的哭诉。

南登霸陵(1)(2),回首望长安。

向南边走过汉文帝的陵墓,回头眺望混乱中的长安城。

(1)彼下泉人,(2)然伤心肝!

这时候我才理解了写《下泉》诗的作者的心情,想到这里不由自主地叹息起来。

小提示: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càn)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七哀诗·西京乱无象》是其中第一首诗写诗人初离长安在郊外所见难民弃子的惨状,感叹于盛世的难得。

创作背景

《七哀诗三首》此诗写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年六月,董卓部将李催、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劫掠,这时王粲逃往荆州,依靠刘表以避难。此诗是王粲初离长安往荆州时所作。当时他是十六岁。

王粲

王粲

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曾受到学者蔡邕的赏识。先依刘表,未被重用。后为曹操幕僚,备受曹操重用,官拜侍中,赐爵关内侯,在兴革制度、谋划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曹操征吴,病死途中。王粲一生以文才而闻名天下,与曹植并称为“曹王”,又是“建安七子”之一,在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他为“七子之冠冕”,著有诗、赋、论等60篇。多篇作品收入《文选》。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成《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