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燕歌行》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
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 草木零落, 白露为霜,候鸟南飞……。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 比如, 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转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这首诗倣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 作品出处魏文帝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文学韵律押[阳]韵
- 创作年代三国时期
创作背景
燕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
相关诗词
-
燕歌行二首·其二
秋山摇落秋夜长,皋兰寂寞被凝霜。中夜起视明月光,蟪蛄蟋蟀鸣我房。良人远游在他方,道路一望阻且长。闻君有期归故乡,为君旭日修新妆。锵锵佩环曳鸣珰,盈盈移步来中堂。望君不见心彷徨,不觉泪下沾衣裳。忽见云间双凤凰,长天万里同飞翔。安得羽翼同颉颃,延颈悲鸣到君傍。
-
拟燕歌行二首·其一
花稀叶艳蘪芜芳,皇皇溥原修且将。阳浮野旷云飞扬,风沙眯目熯气黄。禽兽阻饥狐在梁,兴言送君还故乡。牵袂欲别立彷徨,延视极骋中自伤。缔交心违隔肝肠,尔去孰予共杯觞。兰桡桂枻文荔樯,逝哉汗漫凌洪洋。安能假翼东南翔,何人赠君紫玉珰。又何赠之云锦裳,永言嗣兹无我忘。
-
短歌行二首·其一
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出为白昼入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
-
放歌行二首·其一
春风永巷闲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著眼未分明。
-
善哉行二首·其一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其驰。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
从军行二首·其一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
相逢行二首·其一
...共衔杯。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锦衾与罗帏,缠绵会有时。春风正澹荡,暮雨来何迟。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当年失行乐,老去徒伤悲。持此道密意,毋令旷佳期...
-
前苦寒行二首·其一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
从军行二首·其一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
喜赵宾旸至次韵舟行二首·其一
别后生涯两更微,裹粮东路是耶非。我才疋马荒山出,公亦轻帆下水飞。市酤未成投辖饮,閒枰聊解烂柯围。会须一骋吴山目,同上严家九陇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