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由宣城游铜陵五松山之时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在五松山盘桓期间,与常赞(时为南陵县丞)交往甚密,遂成好友。诗中先叙述诗人与常赞府为松兰之交,视为同心之人并希望得到援引,最后述说寂寞与思归之情。塑造了诗人峻洁孤高的自我形象,抒发了好贤、思贤之情。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4年
创作背景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前夕,天宝十三年(754)李白由宣城游铜陵五松山之时。诗人在五松山盘桓期间,与常赞(时为南陵县丞)交往甚密,形成好友,希望得到常赞的同情与支持,便赠以此诗。
相关诗词
-
《游五松山观李太白祠堂》拼音版
大江东南流,鼓柁江水上。薄游五松山,获见谪仙像。呜呼天宝间,治乱如反掌。兵戈暗中原,豪杰多长往。谪仙当此时,逸气隘天壤。脱身来江东,缥渺青霞赏。作诗几千篇...
-
《忆五松山》拼音版
江南富山水,忽忆五松山。梁僧种松夺造物,至今千丈凌云间。上有寒蟾吐魄凝冰雪,下有铜陵碧涧倾潺潺。雷公睥睨不可以挥斧,老鹤飞来势欲止而复还,猿猱侧望何由攀。琉璃殿阁若化出,四天之众说法鸣金镮。我尝脱屣往栖息...
-
《闲居杂兴五首·其三》拼音版
长爱真人王子乔,五松山月伴吹箫。从他浮世悲生死,独驾苍鳞入九霄。
-
《铜陵五松山中》拼音版
樵声闻远林,流水隔云深。茅屋在何处,桃花无路寻。身黄松上鼠,头白竹间禽。应有仙家住,避秦来至今。
-
《今岁遇元夕于五松连日大雪巷陌萧然孚先兄有诗诧灯火之盛因成四韵》拼音版
里巷萧条户半扃,更无冷月挂山城。荧荧小市唯渔火,耿耿幽窗但雪声。海国此时瞻气象,端门何日睹升平。会须一扫阴霾尽,尽放冰轮彻夜明。
-
《洞下宗风冷秋初地而近时了觉二老化行淮甸今复盛于闽浙学徒常千馀人予固疑之昨天童访予于五松山交臂立谈之顷疑情顿释因成偈四句奉》拼音版
一条枯木如青盖,古庙香炉散紫烟。百鸟却衔花作供,恁时方会祖师禅。
-
《太息行赠平湖谢赞府》拼音版
太息复太息,悲风动河梁。浮云翳中天,白日不回光。谢子庐江来,脩髯宛清扬。伏阙三上书,雅道陈虞唐。九重天听高,臣愚不自量。臣有肺腑言,譬彼俗医方。和缓傥见收,足使疲癃康。退谒相国门,持书立堂皇。卑之无高论,咄尔书生狂。归来逆旅中,哀歌不成章。顾余伸前议,意气何慨慷。听之重为叹,泪下沾我裳。纷纷肉食者,俛仰随班行。而子饭藜藿,抗言一何张。坐令吾徒惭,喑嘿中自伤。严冬霜雪集,子行返南疆。薄宦栖远邑,别路悠且长。握手为子言,努力慎所将。明明辟皇闱,元化方日昌。嘉谋会当酬,良贾善深藏。势位无崇卑,名节要自臧。空言顾何...
-
《故人梁天机家岢岚即五台山之南也余驰使云中道出山后跂望不及因成拙句以寄之》拼音版
君家在山南,我行在山北。山如碧连城,千里万重隔。我行君不知,乘冰赴异域。异域无春风,未晚日先黑。思君应在家,游衍甘眠食。复恐为荐书,去谒天子国。寒云在山头,应见真消息。我欲讯寒云,云飞攀不得。我马不行空,如何度山侧。相望两不知,立马情何极。
-
《五松山》拼音版
天上仙人谪世间,醉中偏爱五松山。锦袍已跨鲸鱼去,惟有山僧自往还。
-
《赠庐陵翁明府入觐》拼音版
玉帛会明堂,丹青入大常。重经门下省,应识殿中香。制锦怜奇彩,垂裳多宠光。凤池行视草,螺渚有甘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