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

屈大均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作品简介

《秣陵》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点出怀古之地;颔联用往昔之繁华,来突出今日之荒凉残败;颈联由写景物转入写人事;尾联发出诘问,批判晚明统治者不能吸取六朝兴亡的深刻教训,致使国破家亡、重蹈历史覆辙。全诗言筒意深,蕴含丰富,寓情于景,真切动人。

创作背景

《秣陵》此诗是诗人于明朝灭亡后所作,具体创作年份不详。南京为六朝古都,明朝建国初期以及南明小朝廷,亦均以南京为都。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陷南京,清兵在此地掳掠烧杀。十几年后诗人北游,寓居南京,有感于六朝走马灯般地灭亡,遂通过怀古,以抒写对明朝及南明亡国的慨叹。

  • 赏析

《秣陵》首联运用“工对”之“地名对”起,既点出怀古之地,又写出南京形胜:“牛首开天阙,龙冈抱地宫。”十个字对偶工稳精整,而景象又雄奇壮阔。一“开”一“抱”两个动词,用得也十分形象有力,极见炼字之功。两句诗把南京为帝王之都的山形地势,突兀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为下面进入怀古预先作了有力的铺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颔联两句运用当句对比手法,把往...

展开全部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知名学者诗人

屈大均(1629—1696),初名绍隆,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明代秀才。清兵入广州时,曾参加抗清队伍,失败后削发为僧,名今种,字一灵。中年还俗,更名大均,字翁山。其诗才气横溢,多浪漫色彩,但也不乏慷慨之气,常反映人民的疾苦。长于山林边塞内容,尤擅长五言近体诗,为“岭南三大家”之一。著有《翁山诗外》《道援堂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