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唐〕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作草就要作兰草,作树就要作松树。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兰草的幽香随风而远,松树遇寒冷而不改容姿。
松兰相因依(1),萧艾徒丰茸(2)。
松树与兰草相因相依,萧艾之类野蒿只是徒然丰茸茂盛。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鸡与鸡相并而食,鸾鸟与鸾鸟同枝而栖。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拣起珍珠弃去沙砾,人们只要珍珠与己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远来的客人投靠名士贤人,真值得他们来倾诉怀抱。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假若怜惜方寸心中所怀,那么等待何人可尽数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
虞卿甘愿放弃相国之位,在魏齐有难之时与他一同出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海上那五百壮士,听说田横已死,同日里一起自杀。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如果他们不喜好贤才,哪能流传下来这千古名声。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希望您这与我同心同德之人,对我稍加留意与眷顾。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1)。
寂寞啊十万分的寂寞,刚一出门便迷失方向不知走向何方!
长铗(1)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剑高吟“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秋风起我思家之情愈发浓烈。
小提示: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由宣城游铜陵五松山之时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在五松山盘桓期间,与常赞(时为南陵县丞)交往甚密,遂成好友。诗中先叙述诗人与常赞府为松兰之交,视为同心之人并希望得到援引,最后述说寂寞与思归之情。塑造了诗人峻洁孤高的自我形象,抒发了好贤、思贤之情。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4年
创作背景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前夕,天宝十三年(754)李白由宣城游铜陵五松山之时。诗人在五松山盘桓期间,与常赞(时为南陵县丞)交往甚密,形成好友,希望得到常赞的同情与支持,便赠以此诗。
相关诗词
-
万松山赠张省元
钻仰无门扉不通,静如古井鉴秋容。乐天自得道中术,时引清风吹万松。
-
季微季晖昆仲相继见访风姿议论皆慨然有祖风季晖仍出佳篇见贻语极不凡且云即往山中读书作诗送行
...宦辱。暂时得富贵,卑贱等厮仆。君家贤伯仲,抗志守先躅。幽情寄铅椠,雅尚在松竹。僧房忍朝饥,雪牖耽夜读。访我五松山,怀袖粲珠玉。嗟予久放浪,岁晚守穷独。闭门雀可罗,三径草常绿。依山结衡茅,一饭共脱粟。呼儿具□□,山肴杂野蔌。对桉笑复颦,负我十围腹。去去乐琴书,...
-
满江红·至锡山赠吴伯成明府再用荔裳顾庵诸先生原韵
九龙岩畔,翻麦浪、千村花涨。还更指、远山云起,危楼无恙。文采肯居吴质后,风流却在樊川上。倩司勋、司户两行书,看讼庭、帘阁夜香浓,挥毫状。
-
棠阴清题赠南宁黎推府
黎侯听讼倚甘棠,讼简空馀白昼长。铺树绿阴春意蔼,满怀清思笔花香。仁民已见虚囹圄,故国行看任栋梁。传语邑庠多大雅,为诗系美召南章。
-
五松山太白祠堂
舣舟来访宝云寺,快上山头寻五松。捉月仙人呼不醒,一间老屋战西风。
-
赠南陵李主簿
外邑官同隐,宁劳短吏趋。看云情自足,爱酒逸应无。簟席弹棋子,衣裳惹印朱。仍闻陂水近,亦拟掉菰蒲。
-
赠馀干袁明府
一雨西城色,陶家心自清。山衔中郭分,云卷下湖程。公署闻流木,人烟入废城。难忘楚尽处,新有越吟生。
-
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
杏花榆荚晓风前,云际离离上峡船。江转数程淹驿骑,楚曾三户少人烟。看春又过清明节,算老重经癸巳年。幸得柱山当郡舍,在朝长咏卜居篇。
-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
地际朝阳满,天边宿雾收。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北阙驰心极,南图尚旅游。登临思不已,何处得销愁。
-
松山道中
见说古战场,乃在松山道。我行一过之,故垒生秋草。时清大野闲,鸟语入晴昊。茅屋带疏林,烟火杂昏晓。阡陌相钩连,耕凿尽地宝。欲问往时事,居人无故老。乐哉长子孙,世业永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