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饮马长城窟行》是唐代皇帝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乐府体边塞诗。此诗先描写了悲壮的塞外之景,然后描述了一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最后写对将士们努力作战以名垂千古的勉励及自勉、对边境安宁、四境宾服的向往。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优美。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乐府诗
- 创作年代隋末唐初
创作背景
贞观四年(630年),唐将李靖率领大军一举扫除东突厥对内地的侵扰,李世民为了纪念这一胜利而创作了《饮马长城窟行》此诗。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李世民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曾“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可能与此诗有关联。
相关诗词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秋草朔风惊,饮马出长城。群惊还怯饮,地险更宜行。伤冰敛冻足,畏冷急寒声。无因度吴坂,方复入羌城。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饮马长城窟,水深没马腹。朝发祈连山,暮宿太原谷。男儿事格斗,安能讳杀戮。昨日新战败,死者什五六。残血吹腥风,尸骸路相续。身死自不悲,所痛在骨肉。嗟哉杞梁妻,哀哀城下哭。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长安城边边地永,万里沙场地无井。秦人掘土土作城,城下窟深胡水冷。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饮马长城窟,寒泉咽不流。髑髅腥枕雨,刁斗冷鸣秋。瀚海烽烟断,阴山部落稠。将军方阅武,醉拥紫貂裘。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汉马饮长城,匈奴空塞北。东胡与乌丸,先驱出绝域。月氏合康居,受诏发疏勒。右校罗天山,左出林胡国。嫖姚登狼居,旌旗照穹碧。号令明秋霜...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驱车登边隅,四牡寒风呼。云是古长城,坚永凝川涂。举首见阴山,落日悬穹庐。汉兵数饮马,秦人曾备胡。长天绝飞鸟,荒堠鸣妖狐。髑髅枕草根,恐是筑城徒。往事不暇问,吾将吊扶苏。故国岂不思,犹未平匈奴。将遵充国讣,献上金城图。功成受薄赏,拂衣归闲居。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亭亭山上柏,悠悠远行客。行客行路遥,故乡日迢迢。迢迢不可见,长望涕如霰。如霰独留连,长路邈绵绵。胡马爱北风,越燕见日喜。蕴此望乡情,沈忧不能止。有朋西南来,投我用木李。并有一札书,行止风云起。扣封披书札,书札竟何有。前言节所爱,后言别离久。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长城水呜咽,夜夜作秦语。问子何代人,防胡旧军旅。冤魄滞孤魂,不得归乡土。白水洗白骨,瘢尽水酸楚。洗多成黑流,水性毒于蛊。立马古战场,长嘶待天雨。
-
《饮马长城窟行》拼音版
北风日以骄,野草日以萧。远望长城道,长城不可到。君为天上人,妾若浊水尘。水流去复还,妾岂长红颜。胡马知北风,塞雁知冬雪。欲归天路遥,音书仅不绝。书中何所将,问其还故乡。上言加餐饭,下言增衣裳。长思终无益,行役在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