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杜甫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作品简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组诗共两首,采用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创作背景

杜甫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雄心壮志,但仕途坎坷,遭际悲苦,一生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两首诗即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避乱瀼西(川奉节瀼水西岸地)时所写的,与《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对月》当是八月连续三晚作于同一地点的作品。

  • 赏析

第二首诗咏将落之月,先景而后情,刚好与前诗相反。诗的开首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夜月落的景况。“稍下”、“犹衔”两词用得十分准确,贴切。三四句描绘月将落时江岸及城楼的光景。这里,“气沈”,顶“稍下”;“轮仄”,顶“犹衔”。浦暗于巫峡之下,楼明于白帝城上,这就是月落时景的特色。后四句言月并非自倾,而是刁斗催之使倾,这就暗示着当时战争的繁兴,社会的动乱。

展开全部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