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
〔唐〕
塞外悲风切(1),交河(2)冰已结。
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
瀚海(1)百重波(2),阴山千里雪。
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迥戍(1)危烽火,层峦引高节(2)。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沙连骑迹,朔吹(1)断边声。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
胡尘清玉塞(1),羌笛韵金钲(2)。
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绝漠干戈戢(1),车徒振原隰(2)。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 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
都尉反龙堆(1),将军旋马邑。
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扬麾氛雾静,纪石(1)功名立。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
荒裔(1)一戎衣(2),灵台(3)凯歌入。
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小提示: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饮马长城窟行》是唐代皇帝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乐府体边塞诗。此诗先描写了悲壮的塞外之景,然后描述了一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最后写对将士们努力作战以名垂千古的勉励及自勉、对边境安宁、四境宾服的向往。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优美。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乐府诗
- 创作年代隋末唐初
创作背景
贞观四年(630年),唐将李靖率领大军一举扫除东突厥对内地的侵扰,李世民为了纪念这一胜利而创作了《饮马长城窟行》此诗。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李世民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曾“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可能与此诗有关联。
相关诗词
-
饮马长城窟
朔风凛高秋,黑雾翳白日。汉兵来伐胡,饮马长城窟。古来长城窟,中有战士骨。骨久化为泉,马来吃不得。闻说华山阳,水甘春草长。
-
饮马长城窟
北走长安道,征骑每经过。战垣临八阵,旌门对两和。屯兵戍陇北,饮马傍城阿。雪深无复道,冰合不生波。尘飞连阵聚,沙平骑迹多。昏昏垄坻月,耿耿雾中河。羽林犹角牴,将军尚雅歌。临戎常拔剑,蒙险屡提戈。秋风鸣马首,薄暮欲如何。
-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人广骚反骚之意内二十九首·饮马长城窟
绝塞多为窟,秦时所筑城。因怜吾马渴,教饮彼泉清。霜雪卢龙塞,风烟骠骑营。远从贰师垒,瞥过武安坑。心警投鞭虏,身先荷杵兵。宁为伏波死,不作李陵生。
-
饮马长城窟
日日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千堆战骨那知主,万里枯沙不辨春。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
题邢先辈西壁山水图
...浮云孤飞日月白。参差楼观照林红,松桧凄迷起朔风。昆仑蓬莱不可到,赤城白帝遥相通。贱子平生尚奇伟,南极衡湘北幽冀。复从大驾卜滦京,始投邢君多意气。君昔扈从戎马间,少壮不知行路难。月明饮马长城窟,雪深射虎祁连山。万里归来太平日,坐我江山忧百失。平明万骑出天门,...
-
将之永嘉曹侍郎饯予江上吴客韦二丈为弹长亭之曲并吹笛送行歌以赠韦即送其出塞
...似出康王授。问我东行到海壖,日斜江上惨离筵。还将北雁南飞曲,催送钱塘楚客船。船人擂鼓津头泊,红叶千山富春郭。忽作边秋出塞声,江枫岸柳纷纷落。哀弦促管不堪听,宾御闻之亦涕零。挂席远移严子濑,看山直上谢公亭。闻君欲问云中戍,雪消饮马长城去。广武营中折柳时...
-
再出古北口
紫塞秋风紧,凌寒踏晓霜。潦余沙尽白,关外柳先黄。饮马长城窟,呼鹰古战场。平生登览兴,敢惜鬓毛苍。
-
勉学诗·其十八
饮马长城窟,窟中水无多。秋风动百草,水面亦生波。长城备外侮,室内起干戈。非关绝地脉,乃是伤人和。不见丰水上,灵台郁嵯峨。前有大雅诗,后有秦民歌。锸涂得苦水,流毒如江河。
-
赠何子元二首·其一
饮马长城窟,西风陇水鸣。旌旗连朔气,笳吹咽边声。鹿塞秋霜白,龙沙汉月明。共嗟班定远,身是一书生。
-
京城杂言六首·其四
居庸土高厚,民物何雄强。老稚尚弓猎,不复知耕桑。射雕阴山北,饮马长城旁。驼羊足甘旨,貂鼠充衣裳。酒酣拔剑舞,四顾天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