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国风·郑风·遵大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其主旨很难坐实。有人认为是“思君子”,也有人斥为“淫妇”诗,有人以为是描写弃妇恳求男人念旧情之诗,还有人以为是描写妻子送别丈夫之诗。全诗二章,每章四句。此诗语言朴实自然,刻画了男子离家出走,女子拽着男子衣袖,苦苦哀求他留下的小镜头,把平常而习见的画面表现得活灵活现。
- 作品别称郑风·遵大路
- 作品出处诗经
-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 创作年代春秋
创作背景
关于《郑风·遵大路》的背景,历来有多种说法,很难坐实,《毛诗序》谓:“《遵大路》,思君子也。庄公失道,君子去之,国人思望焉。”此君子泛指有治国才能的贤人;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则指实为“周公卿欲留郑庄公也”。朱熹《诗集传》斥此为“淫妇”诗,他说:“淫妇为人所弃,故于其去也,揽其祛而留之曰:子无恶我不留,故旧不可以遽绝也。”戴君恩《读诗臆评》以为是妻子送别丈夫之诗。姚际恒《诗经通论》又说是“故旧于道左(旁)言情,相和之辞”。今人多主“弃妇”说,当是从朱熹说引出。而郝懿行《诗问》又有“留夫”一说,他说:“民间夫妇反目,夫怒欲去,妇惧而挽之。”
相关诗词
-
大人先生传
...道之所存。莫畅其究,谁晓其根。辟九灵而求索,曾何足以自隆?登其万天而通观,浴太始之和风。漂逍遥以远游,遵大路之无穷。遣太乙而弗使,陵天地而径行。超蒙鸿而远迹,左荡莽而无涯,右幽悠而无方,上遥听而无声,下修视而无章。施无有而宅神,...
-
大同江口舍舟而涂抵樊昌四十里纪实
扁舟畏风涛,上马遵大路。马喜大路平,骞然欲驰䳱。手疲两足痛,纵逸恐颠仆。呼奴执其辔,控驭使徐步。前村望烟火,稍远得农扈。蔬笋兼可求,午膳爰不误。少顷闻病...
-
武昌铁路学校联
遵大路兮,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为之范我驰驱,今天下车同轨;登斯堂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尔尚一乃心力,有志者事竟成。
-
送刘比部玄子往江北·其一
...带灊霍,高澨出淮徐。左顾洪河流,右瞻陵庙纡。旷望极原野,白露殒平芜。山川邈悠哉,荏苒岁华徂。岂不念离析,王事有驰驱。登车遵大路,执手城南隅。愧彼双黄鹄,奋翅淩高衢。誓当复早旋,要盟恐常虚。风霜厉南陆,慎尔千金躯。
-
大河上天章公顾子敦
...卷扫者如云,进扫者如飞。下扫名入川,其势忧流移。上扫名争高,少动即势危。万人梯急赴,两大鼓急椎。作号声号令,用转光指麾。其救护危急,争须臾毫厘。又闻被灾郡,数路方荐饥。官私无畜聚,民力俱困疲。朝廷谋已劳,两宫食不怡。生民仰首望,使者忘寝饥。为之...
-
登徒子好色赋
...、溱、洧之间。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寤春...
-
李汝弼
...亘万古,此学乃久湮。岂乏先觉咨,其如已识坚。雌鸡空剥啄,雏鸭自广缘。十日驻京国,五度亲寒毡。羡子载道器,及兹英妙年。归涂遵大路,道即大路然。况有师门在,龙湖清且涟。愿子勇向往,勿被悠悠牵。
-
外弟赵才仲数以书来论诗因作此答之
...一杯水,已见千里豁。初如弹丸转,忽若秋兔脱。旁观不知妙,可受不可夺。君看掷白卢,乃是中箭筈。不闻铁甲利,反畏强弩末。舆薪遵大路,过眼有未察。君能探虎穴,不但须可捋。
-
武陵行
...无趾。祖龙虎视吞六雄,漆城隐隐陵云起。骊山罢休营阿房,匹夫奋臂为侯王。重瞳隆准骋逐鹿,非冬积白何雪霜。至人知几忍徒死,竞遵大路逃彼方。从兹不复通上国,不知戈鋋不见德。耕田凿井自希夷,安居守分无馀职。抱孙养子乐天年,羲皇何远今其域。自从别祖来避秦,...
-
喜程道大至约诸友二首·其一
东篱残菊未成尘,所见悠然意尚真。玉瓒常闻歌旱麓,白颠何得赋车邻。欲遵饭颗山头路,合问深明合里人。赖是吾徒不全弱,能来尔汝话酸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