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词作。上片从角声烽火写起,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全词充满着乐观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情调昂扬,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 作品别称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 作品出处放翁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秋波媚
- 创作年代南宋
创作背景
陆游的一生,怀着抗金救国的壮志,却不得志。四十五岁以前,他长期被执行投降路线的当权派所排挤压抑。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春天,当时陆游四十八岁,他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来到南郑,担任四川宣抚使公署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参加了九个月的从军生活。南郑是当时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宾意气十分相投。
长安当时在金国的占领区内,长安城南的南山是秦岭的主峰。陆游在凭高远望长安诸山的时候,收复关中的热情更加奔腾激荡,不可遏止。陆游集中有不少表现这样主题的诗,但多属于离开南郑以后的追忆之作。而这首《秋波媚》词,却是在南郑即目抒感的一篇。
相关诗词
-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
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秋岸澄夕阴,火旻团朝露。辛苦谁为情,游子值颓暮。爱似庄念昔,久敬曾存故。如何怀土心,持此谢远度。李牧愧长袖,郄克惭躧步。良时不见遗,丑状不成恶。曰余亦支离,依方早有慕。生幸休明世,亲蒙英达顾。空班赵氏璧,徒乖魏王瓠。从来渐二纪,始得傍归路。将穷山海迹,永绝赏心悟。
-
最高楼·寿黄宰七月十六日
朝元了,万鹤放班回。携月下天来。初平家看青羊石,滕王阁醉绿螺杯。试鸣琴,花荡漾,玉崔嵬。前十日、鹊桥飞宝镫。后一月、兔奁开玉镜。秋色净,夜徘徊。申从五岳三光出,亥将二首六身排。问何其,餐沆瀣,燕蓬莱。
-
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
白日落我前,明月随我后。
-
七月十六夜海上看月二首·其二
征人七月度榆关,貂鼠裁衣尚怯寒。不信江南今夜月,有人挥扇著冰纨。
-
七月旦日晚登湘南楼
...此故难忘。旧闻水东胜,岩峦发天藏。岂无一日暇,勇往聊徜徉。民瘼未渠补,况敢怀乐康。天边云物佳,似复为雨祥。秋成傥可期,岁晚或自强。当从农家鼓,一历水云乡。
-
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
电火雷车下九关,我行暮出郊原间。鬅鬙暗树类奇鬼,突兀黑云如坏山。江潮默应鳗岫溢,铁锁自脱梅梁还。今夕虚檐泻悬瀑,预知高枕听淙潺。
-
壬辰七月十六日侵晨真率会石湖路中书事
白葛乌纱称老农,溪南溪北水车风。稻头的皪粘朝露,步入明珠翠网中。
-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
行看野气来方勇,卧听秋声落竟悭。淅沥未生罗豆水,苍茫空失皖公山。火耕又见无遗种,肉食何妨有厚颜。巫祝万端曾不救,只疑天赐雨工闲。
-
正月十六日夜至京师观灯
天街争唱《落梅》歌,绛阙珠灯万树罗。莫笑游人来看晚,春风还似昨宵多。
-
晚登辽海亭
登临酒面洒清风,竟日凭栏兴未穷。残雪楼台山向背,夕阳城郭水西东。客情到处身如寄,别恨他时梦可通。自叹不如华表鹤,故乡常在白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