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
〔近代〕
凄凉白马市中箫(4),梦入西湖数六桥(5)。
伍子胥一片报国之心只落得生前乞食于吴市,死后只余那白马相陪,该尝尽了多少凄凉滋味。可是,他那生前魂梦,生后英灵,又何曾忘却那西子湖边的六桥胜景呢。
绝好江山谁看取(1)?涛声怒断(2)浙江潮(3)。
且看谁试图染指这锦绣江山吧,哪怕你纵然乘着钱塘江的潮汛滚滚而来,也将被忠魂的怒涛喝退。
小提示: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是清末民国初年政治家、诗人康有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借用伍子胥的典故来喻已抒怀;二句通过记梦,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三、四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句式,向清朝统治者发出了讽劝。诗中暗喻国事沦丧,心忧祖国,苦于无力施展抱负,咏此以寄其一腔忠愤,表达对祖国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关切。全诗苍凉悲壮,落句以景结情,愤愤然大有立足千钧之势,令人感愤不已。
- 作品出处清人七言绝句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文学韵律押[萧]韵
- 创作年代清末近现代初
创作背景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戊维新变法失败了后,康有为在英国人的保护下逃至香港转往日本。次年(1899年)夏历正月,意大利在各帝国主义掀起的割地狂潮中,也卷入了竞争,命驻京公使玛尔士诺向清政府提出租借三门湾的无理要求,并把军舰开进浙江,进行武力威胁。康有为在日本得知这一消息,忧愤异常,写诗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关切之情。
相关诗词
-
世说新语·尤悔第三十三
...,小人皆醉,不可处分。公乃于车中,手取车柱撞驭人,声色甚厉。夫以水性沈柔,入隘奔激。方之人情,固知迫隘之地,无得保其夷粹。简文见田稻不识,问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简文还,三日不出,云:“宁有赖其末,而不识其本?”桓车骑在上明畋猎。东信至,传淮上大捷。语左...
-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不可失!”即遥集之母也。任恺既失权势,不复自检括。或谓和峤曰:“卿何以坐视元裒败而不救?”和曰:“元裒如北夏门,拉(手罗)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刘道真少时,常渔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妪,识其非常人,甚乐其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妪...
-
哀江南赋
...大事去矣,人之云亡!申子奋发,勇气咆勃。实总元戎,身先士卒。胄落鱼门,兵填马窟。屡犯通中,频遭刮骨。功业夭枉,身名埋没。或以隼翼鷃披,虎威狐假。沾渍锋镝,脂膏原野。兵弱虏强,城孤气寡。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拒神亭而亡戟,临横江而弃马。崩于钜鹿之...
-
江南弄三首
...春并归。长扬扫地桃花飞。清风吹人光照衣。光照衣。景将夕。掷黄金。留上客。【其二】金门玉堂临水居。一嚬一笑千万馀。游子去还愿莫疏。愿莫疏。意何极。双鸳鸯。两相意。【其三】桂楫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莲疏藕折香风起。香风起。白日低。采莲曲。使君迷。
-
闻正夫迁门下
促膝论心十二年,有时忠愤泪潸然。不闻一事拳拳救,但见三台每每迁。天地岂容将计免,国家能报乃身全。它时会有相逢日,解说何由复自贤。
-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烦。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安居...
-
东海有勇妇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损躯报夫雠,万死不顾生。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舍罪警风俗...
-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
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
上三峡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