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

近代 康有为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

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

作品简介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是清末民国初年政治家、诗人康有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借用伍子胥的典故来喻已抒怀;二句通过记梦,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三、四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句式,向清朝统治者发出了讽劝。诗中暗喻国事沦丧,心忧祖国,苦于无力施展抱负,咏此以寄其一腔忠愤,表达对祖国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关切。全诗苍凉悲壮,落句以景结情,愤愤然大有立足千钧之势,令人感愤不已。

创作背景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戊维新变法失败了后,康有为在英国人的保护下逃至香港转往日本。次年(1899年)夏历正月,意大利在各帝国主义掀起的割地狂潮中,也卷入了竞争,命驻京公使玛尔士诺向清政府提出租借三门湾的无理要求,并把军舰开进浙江,进行武力威胁。康有为在日本得知这一消息,忧愤异常,写诗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关切之情。

  • 赏析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这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危亡的关注。此诗以用古事喻已开篇,引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思念,以及对国事的关怀。

诗的首句,概括了伍子胥吹箫吴市到素车白马,即由入吴到死的全过程,而冠之以“凄凉”二字,足见作者哀婉之情深。次句表达出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思念,因为三门湾、杭州均在浙江,所以“梦入西湖数六桥”,是包括了三门湾在内的。...

展开全部
康有为

康有为

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夏,号长素,广东南海(今广州)。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官工部主事。光绪十四年(1888年)他上书皇帝,建议变法。后发起“公车上书”,在京建立强学会。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康氏的诗多感时伤世、抒发郁愤之作,能反映重大的政治事件和世界上的新事物。艺术上不受传统约束,想象奇特,语言瑰丽,形成了自已的风格。有《南海先生诗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