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上片用比喻申述归隐之由:一为宦海险恶,二为官场污浊。据此,宁步陶渊明后尘,吟《归来》而归隐田园。换头写对酒持蟹、开荒植园的悠闲生涯,以下迭用故实,曲折反映对现实之不满。通篇现身说法,但貌似飘逸而实兼无限愤懑。全词运用白描手法,在上片里先写李子永,次写自己,后写“飞埃”的小人;下片先写自己,最后把矛头直接指向南宋的当权者。语言流畅,层次分明。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淳熙九年(1182),当时辛弃疾罢居带湖。李子永曾官溧水县令,淳熙六年(1179)至淳熙九年(1182)为坑冶司干官,常驻信州,遂得与辛弃疾交游。李子永曾以“秀野”“绿绕”为题请辛弃疾为其写两首诗,“秀野”“绿绕”大概是李子永宅第中亭榭的名字。辛弃疾写词多,赋诗少,觉得写诗不如填词顺手,于是写了这首词送给他。
相关诗词
-
《水调歌头·病中戏答友人》拼音版
卿用卿家法,我与我周旋。胸中一事无碍,便算小游仙。借问封侯万户,何似买田二顷,耕凿赖天全。可笑兰台史,只欲勒燕然。众生病,吾...
-
《水调歌头·三叠韵赠病山并示四峰百迟竺友湜生》拼音版
道战老吾辈,酒战屡尊开。今宵各挟诗战,山玉朗崔巍。座拥弇州四部,人爱江天重九,社远少兵来。忽报天雨粟,颉哭海生埃。孟嘉帽,陶令菊,谪仙杯。文章何必千古,身在已蒿莱。流过江头峨雪,送到穷荒笠屐,无地恸西台。人事强离合,天意忍徘徊。
-
《水调歌头·如意始身退》拼音版
如意始身退,此事古难谐。中年醉饮,多病闲去正当才。长爱兰亭公子,弋钓溪山娱适,甘旨及朋侪。衰疾卧江海,鸥鸟莫惊猜。酒初熟,招我友,共一杯。碧天云卷,高挂明月照人怀。我醉欲眠君去,醉醒君如有意,依旧抱琴来。尚有一壶酒,当复为君开。
-
《水调歌头·太白乃吾祖》拼音版
太白乃吾祖,逸气薄青云。开元有道,聊复乘兴一来宾。天子呼来方醉,洒面清泉微醒,余吐拭龙巾。词翰不加点,歌阕满宫春。笔风雨,心锦绣,极清新。大儿中令,神契兼有坐忘人。不识将军高贵,醉里指污吾足,乃敢尚衣嗔。千载已仙去,图象耸风神。
-
《水调歌头·白发闽江上》拼音版
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阴晴相半,曾见玉塔卧寒流。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天阙恍神游。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贤公子,追乐事,占鳌头。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沉醉尽扶红袖,不管风摇仙掌,零露湿轻裘。但恐尊中尽,身外复何忧。
-
《水调歌头·不上长安道》拼音版
不上长安道,霜鬓几惊秋。故人何在,时序欺我去如流。赏对洛滨仙伯,共说芗林佳致,魂梦与追游。更唱中秋句,得月上东楼。云岩底,秋香下,楚江头。十年笑傲、真是骑鹤上扬州。却忆金门联辔,晓殿催班同到,高拱翠云裘。明月今千里,何计缓离忧。
-
《水调歌头·次向伯恭芗林见寄韵》拼音版
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惊涛如许,梦魂无路绝横流。安得如云长翮,命驾不须千里,上下逐君游。此计杳难就,注目倚江楼。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飞奴接翼,为我三度下南州。正是天寒日暮,独钓一江残雪,风猎碧莎裘。和子浩然句,一酌散千忧。
-
《水调歌头·次李伯纪春日韵》拼音版
松柏渐成趣,红紫勿齐开。花神靳惜芳事,日日待公来。遥想金葵侧处,素月华灯相照,妆影满歌台。馀韵写宫徵,飞落远山隈。逃禅客,尊中尽,厌长斋。且愁风絮,断送春色揽离怀。命驾何妨千里,只恐行云碍辙,直磴插崔嵬。手拍阳春唱...
-
《水调歌头·赠宝蟾子》拼音版
学佛学仙要,玄妙在中诚。真铅真汞无非,只是性和情。但得情来归性,便见铅来投汞,二物自交并。日用了无间,大药自然成。识抽添,明进退,要持盈。坤炉乾坤,阴符阳火慢调停。一穷玄关透了,八片顶门裂破,迸出宝蟾明。功行两圆备...
-
《水调歌头·幕府诸公有和,再用韵谢之》拼音版
敢问辽天月,历几亿春秋。老娥盍相刮目,无一语相酬。似讶经年间阔,类笑衰翁潦倒,岁岁客他州。清照五湖阔,倦影一萍浮。任渠侬,琴当户,酒当楼。人生适意,封君何似橘千头。月正圆时固好,人欲闲时须早,毋作陇西羞。多谢锦囊句,椽笔富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