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九月十日偶书》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中。此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李煜自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就能参透俗世,看透俗事,不会像潘岳那样多愁善感了,但是遇到“晚雨秋阴”的景象,依然难平心绪。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五代宋初
创作背景
《九月十日偶书》这首诗见元好问编《唐诗鼓吹》卷十。诗有“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句,典出潘岳《秋兴赋序》,潘岳时年三十二岁。如以此推断,则李煜作此诗的时间是开宝元年(968)。当时其爱子仲宣夭折,随后爱妻大周后伤心过度病亡,又加之国势日蹙,倒也与这首诗表现出的悲观厌世心境吻合。
相关诗词
-
十月朔日偶书
去年此日对清光,圣德能容一介狂。言略施行非不遇,身虽疏外亦何妨。
-
九月十日夜望云月偶书此数语
黑云状如兽,片月来点睛。虽云巧相合,望去如画成。少焉月相左,云亦枝叶生。流光本无碍,空际惟孤明。我妄当在目,因目咸可名。正恐所见浊,兼虑淆太清。难将须臾影,试语终身盲。夜深月犹落,云敛天更晴。此景已陈迹,戏论谁当评。
-
九月十日龙兴寺饮饯蹇磻翁赴梁门酒半题名南轩因偶书屋壁
昨日曾来把酒卮,隔宵已过菊花期。回头一笑成陈迹,不独秋香有盛衰。
-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九月十日醵饮丹山
举头又是菊花天,走遍山林命苟全。忍赋庚寅伤乱世,漫书甲子记流年。陶篱一醉虚抛久,萧寺重游梦觉然。今是何时成此会,教人平地说神仙。
-
九月十日乡人醵饮丹山分韵得东字
山光肃肃净杉松,草草提携里曲同。不是休官住林下,无缘问菊到篱东。世途险迫闲为福,乡谊绸缪醵有功。酒散月明多感处,牛山故国正西风。
-
九月十日如汉州小猎于新都弥牟之间投宿民家
适从邛州归,又作汉州去。天低惨欲雪,游子悲岁暮。十年辞京国,疋马厌道路。野火炎高冈,江云暗空戍。角弓寒始劲,霜鹘饥更怒。邂逅成小猎,尺棰聊指呼。北连武侯祠,南并稚子墓。合围蹙穷鹿,设伏截狡兔。壮哉带箭雉,耿介死不顾。吾宁暴天物,战法因得寓。黄昏过民家,休马燎裘裤。割鲜盛燔炙,毛血洒庭户。老姥亦复奇,汛扫邀我驻。丈夫傥未死,千金酬此遇。
-
九月十日
不须扇障庾公尘,散地翛然学隐沦。风帽可怜成昨梦,菊花已觉是陈人。昏昏但苦馀酲在,草草久无佳句新。叹息吾生行已矣,老来岁月似奔轮。
-
九月十日即事
家贫惟种竹,时幸故人看。菊度重阳少,林经闰月寒。宿酲犹落帽,华发强扶冠。美景良难得,今朝更尽欢。
-
九月十日同尤延之观净慈新殿
...入门山脊动,仰目天心横。柱起龙活立,檐飞鹏怒升。影入西湖中,失尽千峰棱。天竺拉灵隐,骏奔总来庭。老禅定何巧,幻此壮玉京。书生茅三间,饥眠方曲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