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表面上是写作者因没有水垢而受到擦背人的重揩而不满,实质是比喻自己秉性高洁,受贬是蒙冤的。全词关键是佛家术语“无垢”,比喻一切本来清净,虽意出禅偈,形象不甚优美,却自有其思想价值和意义。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如梦令
- 创作年代1084年12月18
创作背景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十八日苏轼调任汝州的途中,时苏轼在泗州。苏轼当年虚龄四十九岁,这一年是他的人生走向高峰的转折年。作者在调任途中,当时应该是已意识到自己将被神宗皇帝重新起用。
苏轼是元丰二年(1079)蒙冤遭受“乌台诗案”,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到达到黄州贬所,四年后的元丰七年(1084)正月奉诏调往汝州的。此前,宋神宗曾多次准备起用苏轼,都被大臣阻挠了。这次神宗皇帝亲自写诏把苏轼调往汝州。苏轼接诏之后,四月一日起,先游览了一圈,还在高安会见了他弟弟苏辙。六月九日正式从黄州贬所乘船去汝州,顺便送赴江西德兴任县尉的长子苏迈到湖口,并游了石钟山。七月回船当涂,过金陵(今江苏南京),在金陵曾多次拜见王安石,相互唱和,停留了一个多月。八月到京口(今江苏镇江),九月在宜兴买了田地,十月到扬州,十一月到楚州(今江苏淮安),十二月一日抵达泗州,十八日,在泗州雍熙塔下的公共浴池洗浴,并写下了两首《如梦令》,此为其中之一。
相关诗词
-
如梦令·谁把清风领受
谁把清风领受,寻得岁寒心友。霜月玉亭亭,恰似老夫诗瘦。诗瘦,诗瘦,无柰碧云怀旧。
-
如梦令·一笑尊前相语
一笑尊前相语。莫遣良辰虚度。饮兴正浓时,兔碗聊分春露。留住。留住。催办后筵歌舞。
-
如梦令·珍重故人相许
珍重故人相许。来向水亭幽处。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
-
如梦令·步梅村先生韵
客路远如天上。空倚层楼凝望。柳色绿阴阴,浓抵春江晴浪。小恙。小恙。瘦尽春前模样。
-
如梦令·被拥馀香痴坐
被拥馀香痴坐。好梦为谁惊破。窗外语绵蛮,怪煞流莺一个。无奈。无奈。欲觅残魂重卧。
-
如梦令·寒意
寒重清尊懒举。醉后敞裘能御。怕倚最高楼,帘外霜浓如许。何处。何处。鹦鹉檐前细语。
-
如梦令·棹入藕花深处
棹入藕花深处,掠水钟声低度。打桨乱红霞,飞起一行鸥鹭。休去,休去,已被荷风留住。
-
如梦令·步梅村先生韵
忽忽清愁如病。望断天涯归信。薄幸惯飘零,空把金钱卜尽。愁听。愁听。人道清明将近。
-
如梦令·江上对雨
一饷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
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