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柳枝五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从表面上来看,并未涉及人的爱情,而是通篇选取动植物的意象,如“花房”“蜜脾”“丁香”“嘉瓜”“柳枝”“莲叶”“鸳鸯”等,实际上,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一组喻象性符号构成的喻象性序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五首诗构成了一个整体,描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二人相爱却不能再一起的无奈,爱人被恶势力抢去的愤愤不平,对不被人珍惜的爱人的怜惜,爱人所嫁非人自己也跟着痛苦,自己与爱人都形单影只却又不能再一起的悲怆。全诗借用自然界的景象,寄寓了对于爱情、家庭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悟,语言简单古朴,通篇比兴, 情感含蓄深挚。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 创作年代835年
创作背景
李商隐大约在二十三、四岁(唐文宗大和九年或开成元年)时,在洛阳遇见了一位年方十七岁的商人女儿柳枝。她活泼天真,纯情任性,对音乐与诗歌有特殊的爱好与敏悟,能够吹奏弹唱出 “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当诗人的堂兄让山在她面前吟诵商隐最为哀感幽艳的爱情诗《燕台四首》时,她竟激动地问道:“谁人有此?谁人为是?”也许正是对于艺术的共同爱好,成为沟通这对青年男女心灵的主要因素。在惊采绝艳的《燕台诗》感染下,柳枝大胆主动地托让山传递了少女纯真爱慕之情的信息,约诗人三天后在水边相会。不巧李商隐一位约好同去长安的朋友拿着诗人的行李先走了,致使诗人未能如约与柳枝相会。不久,柳枝就被一位东边的方镇强娶去了,造成了商隐终生的憾事。《柳枝五首》正是这一爱情悲剧的心灵伤创的记录。
相关诗词
-
杨柳枝五首·其三
吴郡东风柳绕城,朱门华馆总莺声。笙歌合奏春阴里,谁念将军灞上营。
-
柳枝五首·其四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
杨柳枝五首·其四
何处春来柳树稠,汴河千里接扬州。可怜锦䌫巡游后,几度飞花送客舟。
-
冬柳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其三
相逢游子叹无衣,回首攀条往迹非。故国纤腰随日减,长途冷眼看人稀。九边羌笛愁天远,十月乡心傍雁飞。休向都门问青琐,一般萧瑟与时违。
-
杨柳枝五首·其二
记得钱塘折柳枝,画桥流水暮春时。苏家小女多才思,一曲翻从笛里吹。
-
杨柳枝五首·其五
彭泽归来万事休,更从何处托风流。五株杨柳当门种,醉里听莺卧石头。
-
送吴子隆节推之官信州五首·其三
共把离杯柳影边,柳枝如线拂归船。枝枝似恨人轻别,颦不成眠更可怜。
-
雪中和王存约刑侍五首·其三
天地云同色,江山皓一时。梅狂花覆野,柳困絮黏枝。鱼蛰坚冰壑,鸦迷返哺儿。侯门炙朱火,寒透不曾知。
-
即事答石公五首·其三
华灯高下漏声迟,听唱伊凉绝妙词。同在水光山色里,白门杨柳又新枝。
-
西湖竹枝歌五首·其三
芙蓉花面藕丝裳,柳叶眉尖恨最长。嗔道王孙金弹子,朝朝来打野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