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维翰论
〔清〕
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祸在一时之天下,则一时之罪人,卢杞是也;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唯桑维翰当之。
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瑭之反,倚河山之险,恃士马之强,而知李从珂之浅輭,无难摧砬,其计定矣。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胆虚,遽以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于是而生民之肝脑,五曾三王之衣冠礼乐,驱以入于狂流。契丹弱,而女直乘之;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穷,人胥为夷。非敬瑭之始念也,维翰尸之也。
夫维翰起家文墨,为敬瑭书记,固唐教养之士人也,何仇于李氏,而必欲灭之?何德于敬瑭,而必欲戴之为天子?敬瑭而死于从珂之手。维翰自有馀地以居。敬瑭之篡已成,己抑不能为知远而相因而起。其为喜祸之奸人,姑不足责;即使必欲石氏之成乎,抑可委之刘知远辈,而徐收必得之功。乃力拒群言,决意以戴犬羊为君父也,吾不知其何心!终始重贵之廷,唯以曲媚契丹为一定不迁之策,使重贵糜天下以奉契丹。民财竭,民心解,帝昺厓山之祸,势所固然。毁夷夏之大防,为万世患;不仅重贵缧系,客死穹庐而已也。论者乃以亡国之罪归景延广,不亦诬乎?延广之不胜,特不幸耳;即其智小谋强,可用为咎,亦仅倾臬捩鸡徼幸之宗社,非有损于尧封禹甸之中原也。义问已昭,虽败犹荣。石氏之存亡,恶足论哉!
正名义于中夏者,延广也;事虽逆而名正者,安重荣也;存中国以授于宋者,刘知远也;于当日之俦辈而有取焉,则此三人可录也。自有生民以来,覆载不容之罪,维翰当之。胡文定传《春秋》而亟称其功,殆为秦桧之嚆矢与?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桑维翰论》选自《读通鉴论·卷二十九》。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唐庄宗时进士,石敬瑭引为掌书记。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叛唐,他主谋引契丹兵为助。石敬瑭即位,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等。执政期间,又力主臣服契丹。本文极力鞭挞桑维翰,称他“祸及万世”,自他以后,由契丹而女真,由女真而蒙古,由蒙古而清(这句当然不便说明,自在不言之中),“贻祸无穷,人胥为夷”,其罪魁祸首就是桑维翰。文中对桑的不遗馀力的讨伐,表现了王夫之强烈的民族气节。其借此鞭挞明末清初桑维翰一流的人物,是不言自明的。
相关诗词
-
采桑图
茜裙青袂谁家女,结伴墙东采桑去。采桑日暮怕归迟,室中箔寒蚕苦饥。只愁墙下桑叶稀,不知墙头花乱飞。一春辛苦只自知,百年能着几罗衣。
-
采桑行
...东陌头,日出红光流。采桑南陌头,和风满桑钩。采桑西陌头,日落乌飕飕。采桑北陌头,明月照歌楼。携篮敢惮远,手胝足成趼。蚕饥恐归迟,一日三四返。昨朝蚕三眠,灯前微合眼。梦中见征夫,短衣供筑版。庭树...
-
杂咏一百首·其四十·桑维翰
五季骄诸镇,终朝易千人。使无孔方癖,犹是晋名臣。
-
次韵郑检法与胡教授论诗
古诗亡狗曲,新样入桑间。论稍经坡谷,人方敬杜颜。天机转杼轴,僧衲忌斓斑。妙处无多泄,从来造物悭。
-
采桑曲
晴采桑,雨采桑,田头陌上家家忙。去年养蚕十分熟,蚕姑只著麻衣裳。
-
破墨台·其二
胸中无点墨,偃蹇踞吾前。已醉生财想,难联文字缘。五经直扫地,一孔欲窥天。转笑桑维翰,还求铁砚穿?
-
舍东桑
东篱桑树五丈馀,童童结成羽葆车。下有大耳奇男儿,耳大志亦大,击剑走马聊读书。左龙右凤西南飞,来衔桑土补旧居。采桑桑有叶,钻桑桑有火。桑叶成文章,桑火不照中原土。
-
五代史六首·其二·桑维翰
刻苦频将铁砚磨,功名偏藉晋阳戈。时危不废调鹰乐,世运无端奈尔何。
-
采桑曲
东采桑,西采桑,春风陌上罗裙香。为怕蚕饥急归去,回头忽见薄情郎,如何富贵却相忘。
-
采桑渡
暮春桑叶密,桑下与欢遇。筐满蚕欲饥,与欢不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