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塞下曲·秋风夜渡河》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抑制愤激的笔调,描写胡地秋寒,戍边将士孤军转战的艰苦,以及功多反而获罪的不公平现象,寄寓着作者对边疆爱国将士深深的同情和对朝廷是非不分的强烈不满。全诗叙事议论,皆有所指,增强了诗的说服力,读来颇为震撼人心。
- 作品别称塞下曲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23年
创作背景
《塞下曲·秋风夜渡河》这首诗当是诗人漫游河东时所作,《乐府诗集》中题为《塞下曲》其一。由于王昌龄有边塞生活的经历,所以他的边塞诗都是纪实之作,即使是一些借边塞之事以抒发情怀的作品,也是以他边塞生活的体验为基础的。由于封建时代军队的性质,即使是在基本上是正义的战争中,军中的矛盾仍然存在。像王昌龄这样的有识之士,在边塞生活中,不仅看到了广大官兵轻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热情,更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到军中黑暗的现实:军官腐败,战士艰苦,上下苦乐不均;朝庭失策,统帅无能,战而无功,不能求得边境的安宁,使战争旷日持久,使士兵和后方亲人长久地忍受着征戍离别之苦。为此,王昌龄曾在诗中流露过对安边良将的渴盼。更让人愤慨和不能接受的是,真正能为国立功的才干卓越的将士,却常常受到压抑、打击,甚至残害。这首诗即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真实反映。
相关诗词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拼音版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塞下曲六首·其一》拼音版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拼音版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
《塞下曲》拼音版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
《出塞二首·和杨素·其一》拼音版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转蓬随马足,飞霜落剑端。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乾。烽微桔槔远,桥峻辘轳难。从军多恶少,召募尽材官。伏堤时卧鼓,疑...
-
《一百五日夜对月》拼音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波多。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
《塞下曲二首》拼音版
【其一】寒塞无因见落梅,胡人吹入笛声来。劳劳亭上春应度,夜夜城南战未回。【其二】都护今年破武威,胡沙万里鸟空飞。旄竿瀚海扫云出,毡骑天山蹋雪归。
-
《古塞下曲四首·其四》拼音版
狼烟在阵云,匈奴爱轻敌。领兵不知数,牛羊复吞碛。严冬大河枯,嫖姚去深击。战血染黄沙,风吹映天赤。
-
《古塞下曲七首·其七》拼音版
万战千征地,苍茫古塞门。阴兵为客祟,恶酒发刀痕。风落昆崙石,河崩苜蓿根。将军更移帐,日日近西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