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桃花源诗》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附于《桃花源记》之後的一首五言诗,诗与记珠联璧合,又相互独立,并无重複之感。此诗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诗人以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突破了个人狭小的生活天地,从现实社会的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苦难出发,结合传说中的情形,描绘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南朝宋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陶渊明晚年,约为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的作品。元熙三年(421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陶渊明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相关诗词
-
《拟古田家诗》拼音版
...栖鸡豚,结庐在中野。春菑方扶犁,秋禾倏盈把。野老乐时和,高枕瓜棚下。田家老瓦盆,新醪月中泻。击鼓赛先农,调瑟娱方社。何必桃花源,此境足潇洒。风尘久误人,我岂悠悠者。新晴土膏动,原上春草生。陂塘引涧壑,活活春水鸣。桑阴悦好鸟,布谷时一声。夜来饱饭牛...
-
《集字和桃花源诗十首·其二》拼音版
家缘具妻子,相随业为渔。捕鲜作衣食,往往叹无鱼。行逢避地者,问讯此为如。先时咸秦乱,今也元晋馀。不复知高光,焉从说黄初。
-
《集字和桃花源诗十首·其四》拼音版
世路乃极狭,穷通异交亲。元元咸刘尽,未数晋魏秦。扶家诣绝境,叹此山中人。问答皆世外,田渔不复论。何为及乱时,高足守要津。
-
《集字和桃花源诗十首·其七》拼音版
境豁路才出,步步百草芳。溪山自旷朗,未见随与光。一从来此地,叹惋数咸阳。乱甚开太平,英武属元良。何时往从之,百世终不忘。
-
《集字和桃花源诗十首·其九》拼音版
去日既巳尽,来者遂复然。今时之陵邑,行即为桑田。先闻秦所遣,男女皆不还。穷发并日出,路绝焉得前。山林与世隔,何知乱相延。
-
《集字和桃花源诗十首·其六》拼音版
土舍俨渔舟,其中无不有。山妻衣草衣,杂作并十口。村犬惊行子,林外有人不。杀鸡还捕鱼,鱼具悉自守。相要与之言,设食欣美酒。
-
《集字和桃花源诗十首·其五》拼音版
田家时率作,日出人并至。种桑既及屋,树果复随地。怡然近太初,欲言忘所自。大水乐穷鱼,绝足扶病骥。为语后来者,此中异人世。
-
《集字和桃花源诗十首·其八》拼音版
大乱闻未平,远行避何所。还山寻若英,行尽水穷处。林光停落日,便入前村去。欲问高阳人,忽见秦时女。相逢各自惊,相向不得语。
-
《三月五日南京梢工来报船经金人残毁之后尚有书籍存者且以二诗为信忽睹高仲夷唱和诗不胜感叹辄用其韵识其事率同赋》拼音版
桃花源上避秦人,岂料渔舟见此身。胡虏杀人掊玉帛,简编破椟委泥尘。谁施骨肉死生惠,只有皇天后土仁。可保斯文犹未堕,庙堂宜亦用儒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