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小雅·何草不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小雅》的最后一篇。此诗共四章,每章四句,描写行役在外的征夫生活艰险辛劳,表达了对遭受非人待遇的抗议。全诗用反问的语调,诉说了征夫所过的非人生活,感情强烈,接连五个“何”字句的责问喷发而出,既是一种强烈的抗议,又是一种愤怒的揭露,特别是“哀我征夫,独为匪民”,画龙点睛,直揭主题。
- 作品出处诗经
- 文学体裁四言诗
- 创作年代周代
创作背景
《小雅·何草不黄》这首诗当作于西周末年、东周初年,是宗周行将崩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乱世之音。《毛诗序》云:“《何草不黄》,下国刺幽王也。四夷交侵,中国背叛,用兵不息,视民如禽兽。君子忧之,故作是诗也。”这里把诗的历史背景指为周幽王时代。宋代朱熹《诗集传》说:“周室将亡,征役不息,行者苦之,故作此诗。”征夫们常年在外奔波,不能与家人团聚,被统治者视为草芥,视为禽兽,这样的痛苦难以抑制,于是歌唱出来以宣泄愤懑之情。
相关诗词
-
《宴集桃李花下兴言边患夜分不寐》拼音版
...。繄彼桃李花,笑知酒阑意。古人秉烛游,吾今独何志。草堂来故人,为我道时事。坐花且开筵,芳菲拂剑鼻。草木犹春荣,世运何大异。东望春可怜,千里碧血渍。山高风鹤哀,将军死无地。泱泱东海雄,一旦委地利。岂无鸦儿军,不可收指臂。兵事三十年,嗟嗟阃外帅。丈夫拊髀...
-
《小池书院联》拼音版
修我墙屋,非直为观美也,比及三年,郁郁乎文哉,于斯为盛;率其子弟,又从而礼貌之,有能一日,孳孳为善者,何用不臧。
-
《余鼓琴山中常恨无知音者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乃借大镛韵赋诗一首以写琴中之趣并奉诸君一笑云尔》拼音版
天风萧萧吹树林,石泉泠泠清我心。呼儿洒埽旧茅屋,坐石拂拭焦桐琴。钟期自可听流水,季子何用誇黄金。故人于我喜同调,为君弹作苍龙吟。
-
《过常德杨侍御留饮曹郡伯在坐旋别去有稚童跪送于郊不知谁氏子也》拼音版
半载梦频频,重逢意转亲。昔为北道主,今作南来宾。父老谈时事,儿童恋旧人。苍茫又别去,何处不萦神。
-
《忆旧游·九日小西湖感旧》拼音版
...,水气先凉。山楼下临蔬圃,蝶影落西墙。有野客乘高,山翁挈秋,来趁重阳。茫茫。远凝目,写澹霭无边,雁路秋长。旧日偕游处,问草仍故绿,菊为谁黄。此日虹桥闲步,众里独回肠。看杨柳含愁,灯光催客归棹忙。
-
《鹿鸣在薮》拼音版
...尤。鱼集于沼,莺求其友。我居孔棘,伊谁云偶。我陟我岵,有足伊阻。我陟我屺,有艮其趾。忧心孔瘉,涕零如雨。孰云父母,而不我私。岂无良朋,能不我遗。静言思之,怆矣其悲。襭茝为舟,寘彼川流。川流滔滔,载沉载浮。岁月于迈,曷云其休。湛湛露斯,如膏如饴。...
-
《本草采萍时日歌》拼音版
不在山,不在岸,采我之时七月半。选甚瘫风与缓风,些小微风都不算。豆淋酒内下三丸,铁幞头上也出汗。
-
《黄陵庙》拼音版
潇湘江头三月春,柳条弄日摇黄金。鹧鸪一声在何许,黄陵庙前烟霭深。丹青欲画无好手,稳提玉勒况今久。马蹄不为行客留,心挂长林屡回首。
-
《石室小隐得草字》拼音版
金谷繁华世称好,西风一夜凋零早。上蔡威权逼穹昊,东门黄犬嗟难保。卓哉罗君契兹道,名利场中迹如扫。石室巢云事幽讨,一榻清风小蓬岛。有时豪吟豁襟抱,山中万物经品藻。有时花前独倾倒...
-
《挽曾隐君大雅》拼音版
生长屏山孝义门,两朝文物古风存。菊松长日为宾主,诗礼平生教子孙。每喜从君论雅道,不堪挥泪吊孤坟。伤心最是山头鹤,飞去飞来为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