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归园田居》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 作品别称归园田居六首·其二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东晋
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相关诗词
-
《浮云道院诗二十二首,并引·其二十二》拼音版
常爱陶潜翁,独归田园居。采菊东篱间,酌酒南山隅。有琴更无弦,随意良自如。高风千载间,太息谁其徒?
-
《和陶彭泽归田园居·其二》拼音版
村居近南山,终日绝蹄鞅。幸无形迹拘,烟霞惬真想。时寻沮溺翁,酌酒共来往。微雨夜来过,西畴禾黍长。禾黍渐已长,我怀渐能广。谁谓贵贱殊,千秋同草莽。
-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其二》拼音版
穷猿既投林,疲马初解鞅。心空饱新得,境熟梦馀想。江鸥渐驯集,蜑叟已还往。南池绿钱生,北岭紫笋长。提壶岂解饮,好语时见广。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
-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二》拼音版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
《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拼音版
【其一】苒弱楼前柳,轻空花外窗。蝶高飞有伴,莺早语无双。剪胜裁春字,开屏见晓江。从来共情战,今日欲归降。【其二】从小识宾卿,恩深若弟兄。相逢在何日,此别不胜情。红粉座中客,彩斿江上城。尚平婚嫁累,无路逐双旌。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六》拼音版
五月江吴麦秀寒,移秧披絮尚衣单。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七》拼音版
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拼音版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四》拼音版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
《悯农二首》拼音版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