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
野外(1)罕(2)人事(3),穷巷(4)寡轮鞅(5)。
我住在郊野外很少交住,僻巷里难闻到车马声响。
白日(1)掩荆扉(2),虚室绝尘想(3)。
白天里经常地关闭柴门,独处在空室中不生杂想。
时复(1)墟曲中(2),披(3)草共来往。
偏远的村落里人情淳厚,拨开草丛不时互相来往。
相见无杂言(1),但道(2)桑麻长。
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道桑麻的生长情况。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我种植的桑麻不断长高,我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广。
常恐霜霰(1)至,零落同草莽(2)。
常担心严霜雪突然早降,使桑麻也像那零落草莽。
小提示: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归园田居》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 作品别称归园田居六首·其二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东晋
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相关诗词
-
庚子二三月之间·其二
...山起春云,东风吹小雨。绿涟动青嵓,澹荡鸥一□。尔我无小大,逍遥皆容与。念人各有志,未偿如责取。君章近孔徒,次都似老侣。难易归所天,易地失蟨駏。无用不可测,未足抱奇举。湟围解樊生,乌桓败田父。计痒俊一中,乱贼恨贾诩。凤雏不雄飞,伏龙井络拄。阮公无...
-
经张稊旧居·其二
十载穷泉路,千秋处士庐。骄儿彭泽训,难弟晋阳书。棘楚悲黄鸟,乡潭上白鱼。谁怜徐氏剑,犹挂子云居。
-
过零壁张氏园三首·其二
汴水溶溶带雨流,黄花艳艳亦迎秋。看花引水园林主,应笑行人易白头。
-
郊祀斋居·其二
独火琴张伴独居,月华遥上閤帘初。怀人忽梦春塘草,侑食聊烹雪苑蔬。南牧烽烟时有报,北来鸿雁久无书。玉笙声袅炉烟细,懒听仙官说步虚。
-
题贾园四首·其二
门巷沈沈草径纡,绿槐深护野人居。鸟声不断日亭午,时有小童来捕鱼。
-
萧知州清省居·其二
廨宇清如水,时平案牍稀。阶前幽鸟下,帘外白云飞。易简民从化,廉平吏息机。鸣琴过日夕,玩月澹忘归。
-
宴杨氏南园并和·其二
南亭比似东亭远,三月好花无数开。一水绕园如练净,群峰当座送青来。清歌屡引蹁跹舞,高兴频流潋滟杯。归路斜阳拥车骑,淡云将雨浥轻埃。
-
题王氏水竹居·其二
王园西畔接文溪,种竹临溪个个齐。剩有山阴三月趣,彩毫丽句吐红霓。
-
归田趣·其二·夏耘
诏归田里,长散诞、天恩深厚。寻早岁、钓游之处,风烟依旧。万物方当嘉会日,一年最是清和候。畅幽怀,缓缓步东皋,观耘耨。竹色净,...
-
送游尧臣归闽六首·其二
良农种嘉谷,未必皆岁丰。世间固无巧,得丧系其逢。汾上百斛鼎,峄阳七丝桐。清庙不登荐,造物颇未工。不移金石心,前哲能固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