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侠客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先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刻画侠客的形象,再描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接着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最后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 作品别称杂曲歌辞·侠客行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31年
创作背景
《侠客行》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游齐州时。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全国经济繁荣、城市商业兴旺、西域交通发达的盛唐时代有关,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当时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除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一生都不离剑,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李白青年时代曾“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少任侠,手刃数人”(《魏颢《李翰林集序》),他的理想就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这首《侠客行》就是在以任侠意识为尚的社会背景之下创作的。
相关诗词
-
《侠客行》拼音版
从来好游侠,宝剑不曾离。白马驰长道,黄金报所知。风流倾斗酒,调笑折花枝。唯有燕云念,平生未肯移。
-
《侠客行》拼音版
杀气临沙碛,黄尘白昼飞。请君双羽箭,破虏百重围。转战随骠骑,捐生事武威。从来游侠骨,不是顾轻肥。
-
《侠客行三首·其二》拼音版
笮马蒲桃乳正肥,金鞭每与客同归。满堂朱履皆豪俊,上客衡门一布衣。
-
《侠客行三首·其三》拼音版
生平然诺重金樽,不受贫交说报恩。遇客道逢倾十万,携家相谢不开门。
-
《侠客行》拼音版
千金置一剑,百金置一装。磨砺照秋水,倒映芙蓉霜。少小辞家仕羽林,深心相结轻黄金。提戈远出萧关道,指叱牧马抗南侵。归来论功报天子,赏赐宠幸无与比。夜行不怕执金吾,陷胸何知程与李。偶然调笑过吴姬,信手便碎珊瑚枝。百万缠头一日尽,赌行六博欢相随。君看壮士真夭矫,下视江汉如杯沼。男儿须乘骏马从天行,勿学三尺竖儒空短小。
-
《侠客行》拼音版
裘马五陵客,相逢入酒肆。匣中龙剑连夜吼,人间定有不平事。千金散易尽,潜身入蒿莱。感激在意气,荆高俱粗材。手掷人头笑归坐,锦筵红烛乾百杯。酡颜色转青,停杯默不语。荒鸡鸣四野,长揖出门去。主人追送尘茫茫,残月在门不知处。
-
《侠客行》拼音版
平生重然诺,意气横素秋。拔剑悲风吼,上马行报仇。报仇向何处,堂堂九衢路。突上秦王庭,直入韩相府。回身视剑锷,血渍霜华薄。敢持一片心,为君摧五岳。五岳即可摧,此心终不灰。耻没儿女手,完质归泉台。
-
《侠客行》拼音版
城头黄云迷北斗,壮士拔剑行击缶。狼牙白铤悬马傍,黄头奚儿抱头走。男儿有骨埋沙场,云台麒麟复何有。臂枪走马何足矜,请问刀笔汝能否。伏波骠骑生同时,与君射雁酣饮酒。
-
《侠客行·其一》拼音版
少年重意气,昂首向长杨。射虎眼中刺,摧鹰臂上霜。肩舆谒轵里,竹笠访田光。坐忆王孙老,萧萧泪数行。
-
《侠客行二首·其一》拼音版
花月经行太主园,身曾仕汉不乘轩。装赍悉与爰丝饮,肝胆唯同剧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