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先秦〕
将欲取(1)天下而为(2)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3),不可为(2)也,不可执(4)也。为(2)者败之,执(4)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2),故无败;无执(4),故无失。夫(6)物(7)或行或随(8);或嘘(9)或吹(10);或强或羸;或载或隳(11)。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12)。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羸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小提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九章)》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在《道德经》里,老子多处谈到统治者应行「无为」之治。他极力宣传「无为」的政治思想,主张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因应物性,希望那些得「道」的统治者治国安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不要存奢望,不要好大喜功。
相关诗词
-
中庸·第二十八章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做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
中庸·第二十七章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
中庸·第二十六章
...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
-
中庸·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
中庸·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
世说新语·俭啬第二十九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王戎俭吝...
-
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其一
天上有物乎,吾不得而乞。天上有人乎,吾不得而亲。虚微髣髴,视之乃沕。抱一存真,强名曰神。犹橐犹籥,风卷云郁。天地不仁,刍狗是刜。和光同尘,众妙维新。圣人不仁,后身外身。外身而身存,身存而物宾。吾不知谁子,以天物为臣。金玉何足守,美善何足珍。有名之毋见,无名之始沦。非见亦非沦,玄玄万古屯。
-
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其四
能为万物宾,天下安敢臣。奈何不祥器,而称君子人。以兵强天下,荆棘满其身。胜人虽有力,杀人人岂亲。将欲亲之,必与之邻。将欲邻之,必使其均。将欲均之,必与同贫。无争之宝,时解众颦。无名之璞,我将独珍。天之大象,与世俱屯。国之利器,非我得陈。天大王大,宜子宜民。王与天合,如露如春。天下之性,如车有轮。知足知止,非义非仁。无为无欲,谁喜谁嗔。无为而物归,天下何可违。无欲而人静,天下终自定。
-
人间词话·第二十九则
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
金刚随机无尽颂 其六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陶潜谩皱眉,犹道得归迟。争似庞居士,心空及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