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归晋知罃
〔先秦〕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
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
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
王曰:“然则德我乎?”
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
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
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
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首,首向寡君请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庙中诛戮,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道寡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军事,率领偏师(自己军队的谦称)以治理边疆,即使碰到君王的文武官员,我也不会躲避,竭尽全力以至於死,没有第二个心念,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用来报答於君王的。”
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楚王说:“晋国是不能和它争夺的。”于是就对他重加礼遇而放他回去。
小提示:左丘明《楚归晋知罃》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楚归晋知罃》是春秋时期左丘明创作的散文,出自《左传·成公三年》,记载的是楚晋两国互相交换俘虏的事情。
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国荀首射杀楚国连尹襄老、俘公子縠臣,其子荀罃(也作智罃、知罃)则被楚国俘虏。
前588年,晋国请求用公子縠臣与连尹襄老的尸首交换荀罃,当时荀首已任晋国中军佐(晋国三把手,地位仅在国君、中军将之下),所以楚国人答应了。
荀罃临行前,楚共王对其句句逼问,荀罃都巧妙回答。楚共王因此感叹“晋未可与争”,以隆重的礼仪送荀罃归晋。荀罃的对答也表现了他忠君爱国、对楚不卑不亢,精神难能可贵。
- 作品出处左传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春秋时期
相关诗词
-
送杨梦莲从伯爵许军门东征凯旋加功归晋水
鹤翅摩天海外游,才名今已播瀛洲。几曾阃内参麾拥,独与行间驻笔筹。万丈将星回旧舍,十分春色送行舟。遥知白马金鞍跨,父老争看绣帽头。
-
送雪草还归宗兼寄栖贤诸子
怅望湖山头渐白,送君临别益凄其。金轮夜月虚残照,珠海西风怯早吹。帆指庾关云暗处,人归晋寺雪深时。玉渊再会终无负,一语先传猿鹤知。
-
东涧自象山致政归田诗以贺之
楚归老病卧柴关,无日心旌不象山。扶教昔怜同困苦,投簪今喜共安閒。棠阴春盎遗千古,淅水官清羡一般。洛社迩来多寂寞,海头天放鹤飞还。
-
寿张耀轩先生六十晋七·其一
敷政荷兰三十年,甘棠垂荫遍全棉。楚材晋用臣持节,萧矩曹随弟著鞭。班、马千秋文笔壮,女、牛七夕寿星躔。不须海客求丹诀,颐养天和任自然。
-
送陈少庵之楚谒所知
粤国千山外,言扬楚水舲。送君出江口,黄叶满津亭。树色寒云梦,秋声落洞庭。故人一相见,吟眺九疑青。
-
送外门朱秀才见访都下却归安陆旧隐
白发游梁晚,青山念楚归。魂销虽得别,战胜却成肥。障日都门盖,迎烟涧路衣。试寻南圃树,今长几多围。
-
送张仲举归晋阳举进士·其五
挂帆谢公浦,把酒阖闾城。江柳不忍折,春风当别行。关云连楚暗,陇月向吴生。叶落长安道,思君北问程。
-
送张仲举归晋阳举进士·其二
世业今谁继,瑶编自讨论。长材归下吏,吾子好斯文。千里风期合,三才月旦尊。眼中今落落,俗下正纷纷。
-
楚归初度
诞期两载滞天涯,此日归来自一家。阶畔未须莱子袖,衣中犹带武陵霞。且同乡老谈时事,又听孩孙语唤爷。其奈荆枝悲剥落,几回惆怅对榴花。
-
送觉上人归隆兴
八十四人善知识,亮公把手不同归。知君家住西江上,休听滩声说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