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蕉记
〔明〕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何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也。
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若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也。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听蕉记》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沈周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叙写作者听到雨打芭蕉叶时的精致细腻的感官品味,先听而后思,并连续运用象声叠词和排比博喻句式,将原本单调乏味的声音表达得顿挫扬抑,生动流畅。文章拟物模情,形象细腻;虚实相映,意蕴独特。
- 作品出处石田先生文钞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芭蕉在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典雅高贵,而“雨打芭蕉”作为一种富于韵味的自然情景,又往往被古代的文人墨客渲染成极具音乐美的篇章。作者在听到雨打蕉叶的时候,有感而发,创作了《听蕉记》此文。
相关诗词
-
雨蕉
东风吹展半廊青,数叶芭蕉未拟听。记得楚江残雨后,背灯人语醉初醒。
-
廨舍乃潘阆巷而俗讹为潘堂其地亦俞氏青士园也作诗记之
寓屋诗人巷,携锄青士园。琴书能自足,车马绝无喧。松顶凌云秀,蕉心听雨繁。幸无官长骂,稚子且应门。
-
秋晚回试高州重题城月驿壁
秋在朝凉午燠閒,人归黄篾碧溪湾。数椽聚处成官驿,一鸟飞边得远山。院雨记听蕉叶响,庭苔似点菊花斑。应知路渐高凉近,许借层窗此豁颜。
-
宜黄县县学记
...者。何则?其素所学问然也。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其材之成,...
-
芭蕉
自是愁人愁不消,非干雨里听芭蕉。芭蕉易去愁难去,移向梧桐转寂寥。
-
寄题须记亭
橙橘年年熟,青黄满故枝。坡仙自有见,妙语寄新诗。好处须令记,欲记难为辞。公意非我意,我乐公不知。体会在何所,请观濠上时。
-
蕉窗听雨
朝退几少閒,虚斋坐斐榻。雨师奏其能,烦暑清六合。尘嚣此焉浣,祈岁予心惬。蕉窗绿荫稠,岂用文绮杂。人鲜俗虑对,境有清景答。潇洒靡不宜,此际兴无乏。目谋足空濛,耳观犹飒沓。檐溜与溪烟,远近一时纳。问...
-
寄怀丹霞记汝书记
壁立千峰不可攀,悬藤垂绠到人间。僧祇茧足多年力,记室科头尽日闲。开槛时临飞鸟背,扶筇定傍夕阳还。随缘且就支公乐,何处高风为买山。
-
贺新郎·其六·蕉林听雨,次许文石韵
帘静薰风转。傍窗纱、阴阴蕉影,凉生庭院。鱼鸟亲人尘不到,篱畔紫薇初绽。危坐久、宜摊书卷。一阵雨来声淅沥,水红花、似袅澄江岸。青玉响,云光乱。闲阶处...
-
听松
听松复听松,松声在高阁。阁成四十年,听者今如昨。风来春涛生,风去秋涛落。当其无风时,萧然亦微作。聪者听于斯,冥心对寥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