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毛泽东于1918年4月送别罗章龙(纵宇一郎为其化名)东赴日本时所作七言古诗。
全诗以叙述友情为主,表达了作者学生时代就探索人生、追求真理的伟大抱负。立意高远,用词、用典平实准确。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79年《党史研究资料》。
- 作品出处党史研究资料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1918年4月
创作背景
纵宇一郎是罗章龙先生早年的化名。当时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毛泽东”三字的繁体共有二十八画)发表征友启事,罗章龙第一个响应,在应征信上署名纵宇一郎。从此二人过从甚密。他和毛泽东是同学,有同事新民学学会成员。新民学会大部分学员面临着毕业后的去向问题。他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因深感旧中国在科学方面的落后,故要求出国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由于日本曾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又是东、西方科学文化的桥梁,当时国内赴日本留学之风颇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不下万人。当时(即1918年春)新民学会大部分会员面临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许多青年都倾向于出国继续学习,毛泽东与新民学会干事会也派罗章龙等人去日本。罗章龙离开湖南前,即1918年春,新民学会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他饯行。毛泽东还到码头送行,当面交给他一个信封,说内有一首诗相赠,即这首《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又另赋临别赠言:“若今发砺,若陶在钧,进德修业,光辉日新!”为朋友远行慨发浩歌,并以此互为勉励。罗章龙到上海恰逢5月7日(1915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最后通牒的日子),当时日本政府殴打中国的爱国留学生,迫使他们回国。罗章龙因此没有回日本。
罗章龙,生于1896年,湖南浏阳人。1915年在长沙第一联合中学读书时与毛泽东相识。1918年4月毛泽东等创建新民学会,他是最早的成员之一。1920年10月李大钊同志等创建北京共产党小组,他是主要成员之一。在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第三届中央委员会上,当选为五人中央局成员。在1927年4月至5月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1月,因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前后进行右倾分裂主义活动,被开除党籍。后历任河南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湖南大学等校教授。后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七古,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句首可押可不押,不像七律那样研究平仄对偶。 此诗最早发表在1979年《党史研究资料》第十期,由罗章龙提供。
相关诗词
-
《颂古五首·其一》拼音版
西天屠子气雄豪,欺负神洲罪莫逃。武帝当头轻一拶,果然提起活人刀。
-
《燕歌行七解·其五·艳歌何尝行》拼音版
何为侘傺长吁。但当饮旨酒,吹笙竽。二十为侍中郎,三十执金吾。四十虽不大贵,车马骎骎往来,公卿长者居。但当在五陵,陌上快独呼。鸡走狗被服襜褕。男儿堕地,横绝四海,皇皇日...
-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二五》拼音版
仲春渐暖,是处花开。夭桃烘日晕生脸,红杏吟风笑满腮。是今弥勒,是古如来,一一分身不用猜。有人一见便见,敢保老兄未彻。即色即声求不可,离声离色觅犹乖。
-
《一斛珠·闻慧珠语戏赠》拼音版
九华镫灿。欢然执手惊初见。向来已熟春风面。看舞霓裳,何啻千千遍。今古此情同一幻。不须身到长生殿。笑回头语当筵伴。钿约钗梦,只惹人肠断。
-
《还丹歌·其十一》拼音版
朱砂水银入铅池,收得黄芽人不知。本是仙人留口诀,有缘相遇还要师。师须分明传口诀,世上喧喧少言说。七十年中付一人,分明还须有仙骨。
-
《贺新郎·冰箸》拼音版
开遍寒梅萼。正东皇、排酥砌玉,幻成楼阁。十万琼琚仙女队,来趁春光游乐。向醉里、玉簪轻落。零乱不知何处去,甚人间、一夜东风恶。吹起在,画檐角。参差向晓森如削。似吴姬、妆残粉指,向人垂著。好似西园春笋瘦,红锦绷儿乍剥。且莫遣、儿童敲却。拟办羔儿香瓮酒,唤刘叉、来醉尊前约。吟好句,再描摸。
-
《世之咏物者采春花而落秋实余欲矫其失作冬果十咏·其七·柿》拼音版
万株名古寺,近复说东阳。翠树骈赪卵,烧空炯夜光。果堪凉渴朔,叶复草颠张。欲上潼江去,寻思石蜜霜。
-
《感兴二十七首·其二十》拼音版
著籍占杜曲,别业在临淄。鸡号夜铎静,汗血逐膏脂。纵横一握算,颠倒逢笑嬉。举俗以为妙,纷纷尽愚痴。不见朱公子,千里来相师。偶然得我策,沼吴航妖姬。秘此枕中术,若有千岁期。大...
-
《感兴二十七首·其二十一》拼音版
冀北渥洼种,堕地已汗血。深目老奚奴,日夜供剪刷。一朝混南朔,驰道三丈阔。道边馆候骑,历历抵燕越。吴儿富金钱,补买计家活。牵来中程度,火印死不灭。置之皂枥中,时彼刍与秣。往来给官行,飞去如电抹。奔走皮骨空,不见淹岁月。区区盐车中,莫笑驽马劣。
-
《踏莎行·春到东斋》拼音版
春到东斋,花开西府。愁心直寄江干渡。年年江水总平堤,何曾一滴东流去。归讯难凭,佳辰休误。清溪花好应无数。细思此地即江南,家山更肯留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