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

白居易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

谁能坼笼破,从放快飞鸣。

作品简介

《鹦鹉》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以“鹦鹉”为名所作的两首诗之一,此诗为五言律诗(另一首为七言律诗)。这首诗看似咏鹦鹉,实则感叹自己的身世,诗中借鹦鹉的遭遇和愿望比拟人事,托物言志。前六句抒发了被囚禁的痛苦心情,后两句表达了打破牢笼、争取自由的愿望。全诗形象、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睹物伤时、积极奋飞的情志。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由太子左赞善大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元和十三年(818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此时他既为离开贬斥之地江州而高兴,又为远来偏僻之地忠州而遗憾,同时,其弟白行简来看望他。期间作此诗《鹦鹉》。

  • 赏析

《鹦鹉》这首诗描写了一只被囚禁的鹦鹉的生活情况和内心活动,表现了诗人自己苦闷的心理和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鹦鹉是会学人语的,诗人写它白天“语还默”,夜晚“栖复惊”,通过日夜的表现揭示它内心的活动,诗人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写它身被“囚”、心受“苦”,身心不自由都是因为它太出众、太聪明;写它“思”归巢,“忆”伙伴,都是为了突出它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诗...

展开全部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