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窗风雨夕
〔清〕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秋窗风雨夕》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古体诗,是《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所作。全诗环绕着秋字,通过一系列秋天景物的淋漓渲染,展示了陷于恶劣环境的孤弱少女的满怀愁绪和无边伤感,从而预示她难以逃脱的悲剧前途。全诗可分为三大部分:一、开头四句,先写秋夜景物,再写秋风秋雨,造成一种“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氛围,为主体部分的抒写作了环境铺垫。二、中间十二句,具体地细致地抒写孤寂凄苦的情怀。三、最后,通过彻夜未眠的诗人所见的晨景,抒发她对无休无止的悲剧的预感。全诗情景交融,景为情设,情因景生。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秋窗风雨夕》写在了《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第四十五回写到黛玉值秋分时节又犯了咳嗽病,一天比一天重。一日傍晚,突然变天,渐渐昏黑,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黛玉凄凄凉凉地拿起一本《乐府杂稿》来读,看了其中《秋闺怨》、《别离怨》之类的诗,不觉心有所感,于是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代为拟作之意)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这首诗,细致地描写了一个风雨交加、悲凉凄惨的秋夜,形象地好发了林黛玉在封建贵族势力重压下深沉的怨恨和悲哀,反映出封建礼教给她造成的沉重的精神压力,以及她无法找到出路,也无力进行斗争的苦闷心情。
相关诗词
-
高阳台·秋窗风雨图
切切凄凄,萧萧瑟瑟,听来都是酸辛。一种无聊,能消几个黄昏。梧桐洒泪芭蕉响,卷芳心、百结难分。且挑灯,起作秋诗,独抱吟身。那能忘却当时景,记连床絮语,忒煞温存。好梦难留,休言影事前尘。伊凉吟罢离骚曲,倚屏山、只哭灵均。冷清清,默...
-
立秋后一日助甫见访得霜字
屏居对芳草,同病喜相将。阑暑人如醉,新秋鬓有霜。虫鸣风雨夕,萤点薜萝墙。后夜看牛女,还期就一觞。
-
秋窗夜雨·其一
秋窗一夜雨凄其,竹柏风闻淅沥吹。忆得去年今夕景,香生新桂伴吟诗。
-
题破窗风雨图
幽人高卧窗仍破,其奈萧萧风雨何。寒袭书帷秋气重,润侵衣桁夕阳多。挑灯看剑闻鸡舞,贳酒连床待客过。不道有人青琐内,春风随梦入南柯。
-
秋海棠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其四
瘦尽腰肢不自怜,垂头无语怨秋烟。争如蚕泊牵愁绪,漫采燕脂渍薄绵。别馆莓苔凝夕照,小窗风雨送华年。背人开落成羞怯,肯傍青楼大道边。
-
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
碧荑红缕今何在,风雨飘将去不回。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
-
长相思·风萧萧
风萧萧,雨骚骚。风雨萧骚梧叶飘,潇湘江畔楼。云迢迢,水遥遥。云水迢遥天尽头,相思心上秋。
-
汉宫春·次方时父元夕见寄
投老归来,记踏青堤上,三度逢君。寒窗冷淡活计,明月空尊。红红白白,又一番、春色撩人。谁信道,闲中天地,园林几见成尘。今夕偶无风雨,便满城箫鼓,来往纷纷。鳌山宝灯照夜,罗绮千门。珠帘尽卷,看聘婷、水上行云。应自笑,周郎少日,风流羽扇纶巾。
-
北山苦雨待程继先舟行
老态已成便早睡,呼儿更与助深杯。半窗风雨催秋到,一夜湖山入梦来。潦水无根殊泛滥,蛩声多事为悲哀。不知明发缘何喜,满意灯花落又开。
-
寓长春道院春雨即事呈郑尊师二首·其二
客游无赖阻重阴,院落萧条径术深。数亩林塘观不厌,一窗风雨坐相侵。灵虬尚有蟠泥迹,老骥宁无越块心。多谢西家贤太守,相招乐饮费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