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二
〔宋〕
建隆(1)家业大于天,庆历(2)春风一万年。
宋太祖统一中原,建立宋朝,留下天大的家业,宋仁宗治理国家,盛世春风,太平安定。
廊庙谋谟出童蔡(1),笑谈京洛博幽燕(2)。
到了徽宗朝,国家决策都出自童贯蔡京这样的奸臣之手,他们轻敌大意,想要在谈笑间收复幽燕之地,却最终给北宋朝廷带来莫大的危害。
白沟(1)旧在鸿沟(2)外,易水(3)今移淮水前。
过去宋辽分界线在白沟一带,今天宋金的分界线却来到了淮河中流。
川后(1)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2)船。
希望南北统一以后这种一水分治的局面能够结束,一河波浪可以护送两岸的舟船。
小提示:杨万里《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第二首反思历史,痛斥奸臣误国。组诗一方面抒发了对远在金国统治下的中原人民的同情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太祖、仁宗的业绩,表达了盼望统一的强烈愿望。两首诗语言平易、朴实,却潜藏着感人力量。
创作背景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百般屈辱地与金人媾和,订下了“割唐、邓二州,以淮水中流划疆”(《宋史·高宗纪六》的和约。从此以后淮河便变成了宋、金二国的分界线,而盱眙正是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宋人出使金国,金人南使宋国,规定都要在盱眙过境,宋人在盱眙执行外交迎送接待任务,看着那碧绿的淮水,当然会产生一种国土日蹙和国势积弱不振的悲伤愤懑心情。宋人在盱眙留下了许多发抒爱国之情的诗歌。
杨万里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以焕章阁学士的身份作为金国贺正旦的接伴使,来到宋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盱眙。面对淮水北望中原,回顾南方,心中兴起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两首七律以及《初入淮河四绝句》等,抒发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感情。
相关诗词
-
将游九华移舟宿寺山二首·其二
维舟谷口傍烟霏,共说前冈石径微。竹杖穿云寻寺去,藤筐采药带花归。诸生晚佩联芳杜,野老春霞缀衲衣。风咏不须沂水上,碧山明月更清辉。
-
闻阁试题为兰亭修禊图效作二首·其二
石榻谁知定武讹,绽纹犹识旧宣和。凭君莫话冬青树,添得青山泪许多。
-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其二·江楼月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
提兵安东海上大阅二首·其二
虚闻淮海斗长鲸,十二关河迥不惊。鸣柝夜传千灶火,建牙朝列五家兵。城边星斗峥嵘出,马首风云指顾生。不似南征诸将帅,羽书时共橐纵横。
-
送杨宁叔归山二首·其二
百年汝乡人杰,一代山斗毛公。毋论鳌峰冠顶,要并麟阁标雄。
-
高司农赵宪使共游崆峒山二首·其二
搔首狂吟破渺茫,坐当云色据胡床。风回鼓吹填哀壑,日拥旌旗飐大荒。息甲昼閒都尉府,飞刍春满度支章。毋轻北望投杯意,使者长缨请未央。
-
秋山二首·其二
休道秋山索莫人,四时各自一番新。西风尽有东风手,柿叶枫林别样春。
-
题史铁力竹窗夜坐图二首·其二
江宁县南二十里,箫管竹生慈母山。头白归来应卜筑,风标常似画图间。
-
后三日登龙洞山二首·其二
寺古犹存佛,山深少见僧。迟徊意不极,去住感偏增。树隐青林店,龛明白石灯。峭峰吾欲上,未有鹤堪乘。
-
咏东园黄牡丹二首·其二
莆山司马兴偏豪,洛水先生意独劳。正想故园看画谱,忽惊仙彩傍春醪。中央色染金衣薄,上品名齐玉价高。移席坐吟还立赏,暮林鸦散起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