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愁诗

两汉 张衡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作品简介

《四愁诗》是汉代科学家、文学家张平子的诗作。此诗共分四章,分别列举东、西、南、北四箇方位的一箇远处地名,表达诗人四处寻找美人而不可得的惆怅忧伤的心情。每章都按「所思、欲往、涕泪、相赠、伤情」的次序来写,而美人所赠及诗人回报物品不同,每章方位地名亦不同。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和回环重迭,反複咏叹的艺术手法,四章结构相同,句式相同,形式上非常整齐,每章又换词押韵,在整齐中显出变化,对後世七言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创作背景

根据孙文青的《张衡年谱》,《四愁诗》当作于汉顺帝永和二年(137年)。汉安帝刘祜在位十八年中,外戚专权,宦官乱政,皇帝徒有虚名。永建元年(126年),汉顺帝刘保即位,不能革新政治,种种弊端不但没有革除,反而变本加厉。张衡目睹东汉朝政日坏,天下凋敝,而自己虽有济世之志,希望能以其才能报效国家,却又忧惧群小用谗,因而郁郁叹恨,遂作《四愁诗》以抒怀。《文选》所收此诗小序说:“时天下渐弊,张衡郁郁不得志,为《四愁诗》。”

  • 赏析

张平子传世诗歌有三首,以这首《四愁诗》为最有名。此诗以美人比君子,以珍宝比仁义,以「水深」等比小人(後人又补充说:「泰山」等乃喩明如,「梁父」等乃喩小人),皆准於屈原之遗义。这是古人的说法,今人则视此诗寓有寄託者。但是,《四愁诗》的情调非常风流婉转,以至於若把那恼人的、「载道」味儿甚浓的寄託说撇开,单把它看成一首情意执着真挚的情诗,确实也全无不可。

展开全部
张衡

张衡(木圣)

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官员

张衡(78—139),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人。曾在京师洛阳就读于太学。后两度担任掌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即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首次解释月食的成因。著有天文著作《灵宪》,又有诗赋,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