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儋耳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此诗是作者在游览海南儋耳山时所作,表达了他怀才不遇和理想能以施展的愤懑、痛苦和烦恼,但也不乏旷达乐观的感情。前两句写儋耳山卓而不凡,高峻突兀,直插云霄,远胜他山,表面写山,实质也写自己;后两句又写道旁石,用女娲补天典故鸣不平之意。全诗借物抒情,语言含蓄,以暗喻曲尽其意。篇幅虽然短小,但既写了山,又呼应人事,内容很丰富。
创作背景
此诗为作者被贬儋州时所作。苏轼贬儋州,时在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儋州古称儋耳郡,又名昌化军、南宁军,州治在今海南省西北部之儋州市。幼子苏过将妻儿留置在惠州,陪同年迈的父亲舟车劳顿,取道雷州半岛由徐闻渡琼州海峡,到海口借宿于府城的金粟庵,稍作停留,便沿西北海岸向儋州进发,正式开始了他的天涯苦旅。他途经儋耳山时,看到桀骜不驯的山峰和路旁投闲置散不知亿万斯年的巨石,有感而作《儋耳山》一诗。
苏轼的一生始终在政治浪潮中沉浮不定。他既充任过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这样的高官,直接参与朝政;又“曾作八州督”——任过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川、扬州、定州知州,长期直接参与地方管理工作。在党争中曾三次被贬:先贬黄州,再贬惠州,后贬儋州。面对着政治抱负和才华难以施展、又多次地遭遇迫害的处境,苏轼深感不平。此诗主旨与这种心情密切相关。
相关诗词
-
《题象耳山寺》拼音版
转谷萦岩路始穷,隔林遥望一门通。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劳生又逐轻舠去,珍重高僧解苦空。
-
《山水友别辞·苍耳酒》拼音版
山妇耳带珰,山儿耳带枲。黄衣酱已佳,碧叶酒尤美。酒它酒,总弗右,陂草草深别宇宙,野香薰蒸喷饙馏。
-
《过象耳山二首·其二》拼音版
到处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往来僧。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缘应不能。
-
《过象耳山二首·其一》拼音版
一色青松几万栽,异香薰路带花开。山门欲别心潜愿,更到蜀中还到来。
-
《游马耳山》拼音版
兹山表东服,远近瞻其名。合沓尽溟涨,浑浑连太清。我来疑初伏,幽路无炎精。流水出溪尽,覆萝摇风轻。高深变气候,俯仰暮天晴。入谷...
-
《余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济,路人皆惊,戏为作此诗》拼音版
...舌喘汗雨。长桥不肯蹑,径渡清深浦。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盗肉亦小疵,鞭棰当贳汝。再拜谢厚恩,天不遣言语。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
-
《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拼音版
高田生黄埃,下田生苍耳。苍耳亦已无,更问麦有几。蛟龙睡足亦解惭,二麦枯时雨如洗。不知雨从何处来,但闻吕梁百步声如雷。试上城南望城北,际天菽粟青成堆。...
-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其一》拼音版
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
-
《马友馀党步谅等以万众自江西寇湖南破醴陵攸县屯于衡山县界得报即自衡阳率师次衡山遣兵将夜渡江晨叩其垒贼出·其二》拼音版
王师破贼凯歌还,积甲高于熊耳山。尽选精强付诸将,威声已足镇荆蛮。
-
《钱文季少卿以蜀中织成山谷书庐山高为寿次韵》拼音版
...去,归梦屡涉沧浪涛。纵使不去岂能久,命如槁叶风将飘。一阳来复值初度,方念吹棘心夭夭。何期老友加记录,乃为衰朽亲挥毫。庐山高哉山谷字,蜀女织就新冰绡。安得东归抱四绝,双凫飞舄追王乔。张图痛饮信一快,更须传宝留儿曹。庆朝非远却图报,别当作颂齐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