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入
〔两汉〕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
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日出入》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是祠祀天地诸神的乐歌《郊祀歌》(又称《十九章之歌》)的第九章,是祭祀日神的歌谣。此诗描述人们祭祀日神时的悠邈情思,面对日神出入变化,春秋冬夏周而复始,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进而希望自己像日神一样乘龙御天,泛游四海的情思心境。 全诗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赞美日神生命之无限,慨叹人世今生之短暂,展现出强烈的愿求永恒而不得的生命意识与乘龙以遨游的“天乐”情怀。
创作背景
《日出入》是《郊祀歌》(因为歌辞有十九章,故又称《十九章之歌》)中的一章,祭的是日神。《汉书・礼乐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郊祀歌》主要用于进行郊祀。关于郊庙歌辞的创造群体,大体可分三种说法:皇帝、李延年及中央集权下的司马相如等文人群体。而这首《日出入》的作者很有可能是皇帝本人。其创造缘起是汉武帝惑神仙不死之说,敬天地鬼神之祀。元狩(汉武帝年号,前122—前117)年间,曾令司马相如等作辞、李延年“弦歌”,制作了一组祠祀天地诸神的乐歌——《郊祀歌》。《郊祀歌》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作,而是长久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有学者从“吾”“我”等第一人称直接对话性的语句中判断其作者有可能是汉武帝本人。受武帝时代的郊祀制度的制约,可将《郊祀歌》十九章分为用于甘泉泰山和汾阴后土、泰山明堂的乐歌“正歌”和不用于仪式,等待“选词以入乐”的“散歌”。这些散歌基本上是武帝巡祭或求仙路上的祥瑞歌。《日出入》一诗,当为“散歌”,是太始三年(前94年)二月,武帝晚年东巡齐地、礼日成山时所作。而冯沅君以为此诗是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时的作品。
相关诗词
-
日出入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耶谓何。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訾黄其何不徕下。
-
汉郊祀歌二十首·其九·日出入
日出入,浴咸池,度白石,令我不得休息。故令应龙在吾东,格泽在吾西,长离在吾南,玄武在吾北。为我骖驾虚无,遨游太清都。下视浊世,...
-
日出入金阊门行寄友
日出入,金阊门,朝随明星暮紫云。素食经秋亦何意,素心空自生氤氲。群英绕毂不得前,白发萧萧蒙少年。当关者谁奋怒言,何以处我山之巅。可怜神龙不见日,满身烟雾相随出。可怜尧舜不见人,龙车遥遥度紫旻。康衢之家难上闻,土阶三尺深重闉。相如肺病犹著书,子云天禄寥寥...
-
爱日楼
...真逾连璧价。此意何所自,有亲白发长居此。神仙好楼亲似仙,斑衣不用金与紫。日出问授衣,日入还侍侧。未信人生一过客,双瞳炯炯漆似黑,日中犹辨丝五色。亲年老逼少,子心忧逐喜。去日不可回,来日未可拟。层楼尚见元宋遗,人过百龄今可几。人子心,未可识。安得天上人,偷...
-
日出入行
吾闻开阖来,白日行长空。扶桑谁曾到,崦嵫不可穷。但见旦旦升天东,但见暮暮入地中。使我倏忽成老翁,镜里衰鬓成霜蓬。我愿一日一百二十刻,我愿一生一千二百岁。四海诸公常在座,绿酒金尊终日醉。高楼锦绣中天开,乐作画鼓如春雷。欢尔白日无西颓,常行九十万里胡为哉...
-
拟汉郊祀歌十九首·其九·日出入
日出入,旸谷扶桑间,一何迅且疾。百年若电光,四序如风飘。祝融驱火轮,蓐收乘斗杓。羲和掣神鞭,玄冥扇狂飙。安得驾六龙,游遨遍八极。长生不复死,永永天地毕。
-
日出入行
朝看红云出东海,暮看红日沈西山。西沈东出不自已,行人到此伤心颜。家居徽歙间,身缀蓬莱班。南亲闱兮北帝阙,古来忠孝两难尽,此途此去终来还。仰天戴日歌一曲,不觉清泪流潸潸。
-
日出入歌
日出东旸谷,赤若赤琼毂。
-
日出入行
朝出扶桑来,暮入虞渊去。何不缓驰驱,百岁一朝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