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僖伯谏观鱼
〔先秦〕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臧僖伯谏观鱼》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记叙了臧僖伯用当时社会的礼制去劝阻鲁隐公去棠地观看捕鱼一事,反映了当时的“礼”制思想,即国君不能把游玩逸乐看作小节。故臧僖伯认为国君的一举一动与国家的“政治”有关,所以极力劝阻鲁僖公去“观鱼”。这篇散文短小精悍,说理层层推进,直官不讳,不容辩驳。
创作背景
隐公五年(前718年)的春天,鲁隐公要到棠地观看渔民怎样捕鱼。鲁国大夫臧僖伯从传统的为君之道出发,认为国君的根本责任是管好国家大事,而且任何举措都必须合乎“古制”和国君的行为规范,否则就会“乱政”,而屡屡“乱政”,国家就会败亡。正是出于这么一种认识,他从对国君和国家的责任感出发,进谏隐公,劝阻他到棠地观鱼。这篇散文就是记录这件事的。
相关诗词
-
咏左传·臧僖伯谏观鱼
蒐狩诚大猷,农隙讲兵事。如棠陈鱼观,略地辞实伪。僖伯进谠言,古制论精义。巡行必以时,禽荒为政累。本朝辟木兰,秋狝习武备。经旬试三驱,境不碍种植。家法永钦依,诘戎岂游戏。敬告...
-
臧哀伯谏纳郜鼎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
玉泉观鱼
玉泉何澄清,银河移在地。戢戢万鱼头,空行渺无际。红鳞色陆离,白小影摇曳。窥客若有情,衔花俨相戏。池间荇藻长,风定水烟细。可惜夕阳沈,钟声云外至。春山生睡...
-
玉泉观鱼
石池本清冽,映日更明透。畜鱼不得藏,巨细百尾凑。在水若空游,一一见肥瘦。又若在镜中,鳞鬣无差谬。旅往还旅来,人饵口即就。洋洋得其所,何如浴沂秀。深契濠上观,肯袭如棠陋。心赏失归途,昏云黯孤岫。
-
川上观鱼
天气冷涵秋,川长鱼正游。虽知能避网,犹恐误吞钩。已绝登门望,曾无点额忧。因思濠上乐,旷达是庄周。
-
观鱼
老夫不奈热,跣足坐瓦鼓。临池观游鱼,定眼再三数。鱼儿殊畏人,欲度不敢度。一鱼试行前,似报无他故。众鱼初欲随,幡然竟回去。时时传一杯,忽忽日将暮。
-
荷池观鱼
截山剜沼贮泉流,旋种鯈鱼绝善游。细数未齐还已乱,群嬉半没忽全浮。荷钱荇带来复去,雪片银花稀却稠。我乐自知鱼似我,何缘惠子会庄周。
-
沧浪观鱼
瑟瑟清波见戏鳞,浮沈追逐巧相亲。我嗟不及群鱼乐,虚作人间半世人。
-
观鱼台
高台留古迹,不见隐公游。白日悲风起,清河逆水流。潜鱼投别浦,狡兔据荒丘。应笑臧僖伯,何如谏得休。
-
观鱼潭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