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华山

袁枚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太华峙(1)西方,倚天(2)如插刀。

太华山耸立在西方,靠着青天像倒插的一把钢刀。

闪烁铁花冷,惨淡(1)阴风号。

岩壁铁花闪烁寒气逼人,阴风凄惨地呼号。

云雷莽回护(1)仙掌(2)时动摇。

云雷撞击着山峰,仙掌峰不时地摇晃。

流泉鸣青天,乱走三千条。

青天上流泉轰鸣,似有三千条纷乱地飞泻而下。

我来蹑芒(1)蹻,逸气(2)不敢(3)

我来登山穿着草鞋,不敢放纵小心翼翼。

绝壁纳双(1),白云埋半腰。

双脚踏着绝壁,白云埋住半腰。

忽然身入井,忽然影坠巢。

只觉身子忽然跌进深井,身影忽然坠落鸟巢。

天路(1)望已(2)云栈断复交(3)

上升的路看去已经断绝,云霄的栈道断了又连接。

惊魂飘落叶(1),定志委铁镣(2)

惊悸的魂魄像树叶飘落,安定心志全托山路的铁索帮忙。

闭目谢人世(1),伸手探斗杓(2)

我闭上眼睛担心要辞别人世了,伸手好像能摸到北斗星。

屡见前峰俯(1),愈知后历高(2)

一次一次看到翻越的山低下头,更知后面的山峰还要高。

白日(1)崖上,黄河生树梢。

此时夕阳已落入山崖,黄河出现在树梢。

自笑亡命贼(1),不如升木猱(2)

自笑就像个亡命贼,还不如善于爬树的猿猴。

仍复自崖返,不敢向顶招。

时间晚了仍从山崖的路返回,不敢再朝山上看。

归来如再生,两眼青寥寥(1)

回来后如同再生一次,只觉两眼一片空洞洞。

小提示:袁枚《登华山》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登华山》是清代袁枚创作的一首诗。华山之险,天下闻名,当诗人亲涉其险之后,又有真切独特的体验。诗开篇先勾勒太华山“倚天如插刀”之险峻的整体形象;次写铁花冷、阴风号、云雷响、仙掌摇的阴冷危险的环境;然后着重写登山时的惊险体验。“华山自古一条路”。其险峻可谓无以复加。诗人以细致的心理感受与景物描写突出了绝壁、云栈之艰难险阻,使人为之捏一把汗。当诗人历尽险境,“仍复自崖还”。而产生“归来如再生”之感亦即自然而然,并令读者为之松了一口气。诗人笔触既描绘了华山自然之险境,又揭示了心理体验,二者相得益彰,从而把登华山之艰巨历程叙写得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得到一种奇特的审美享受。徐世昌赞袁枚诗“能状难显之境,写难喻之情”(《晚晴簃诗汇》),由此可见一斑。

创作背景

《登华山》此诗作于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赴陕西途中。华山,在陕西东部,属秦岭东段。其主峰亦称华山,一名太华山,古称“西岳”在陕西华阴县南。本诗原见《小仓山房诗集》卷八。

袁枚

袁枚

清朝诗人,性灵派三大家

袁枚(1716一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