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亿东归
〔唐〕
黄山远隔秦(1)树,紫禁斜通渭城(2)。
黄山被秦树隔在千里之外,长安宫中有斜路通往渭城。
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1)苔生。
离别路上有青青弱柳飘拂,前溪水边有青苔密布繁生。
和风澹荡(1)归客,落月殷勤(2)早莺。
使人和畅的微风远送归客,拂晓月落时早莺殷勤啼鸣。
灞上(1)金樽(2)未(3)饮,燕(4)歌已有馀声(5)。
在灞上分别时酒尚未喝足,宴席上已响起惜别的歌声。
小提示:温庭筠《送李亿东归》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送李亿东归》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六言诗。此诗写作者送友人李亿回归故里。首联写长安形势,别地远景,并点明归地;颔联写别地近景,以“别路”“柳”“苔”表明留别之意;颈联落到“归客”,“和风”“早莺”,托出主宾情绪意兴;尾联写酒未饮足而歌声已阑,归客即将启程。全诗景物描写清新,情感表达真切,既有慷慨激昂之气,又有依依不舍之情,在体式上使用六言,音步较为舒缓,可谓六言诗中的佳作。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六言律诗
- 创作年代晚唐
创作背景
《送李亿东归》此诗题目所涉人物李亿,即唐代才女鱼玄机的丈夫。此诗当作于李亿中状元之后,大致在唐懿宗咸通九年(868)春。当时温庭筠受鱼玄机委托送李亿回府。
鱼玄机曾师事温庭筠。丈夫离别,妻妾不来相送,却让其师温庭筠代劳,这说明由于门第原因,鱼玄机已不便公开与李亿的关系,从其《迎李近仁员外》《左名场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等诗对李亿姓名的隐喻可以证明了这一点。
相关诗词
-
送李侍郎归衡州二首 其二
...难行天下独。冠盖上青云,著鞭竞驰逐。南山有德人,一笑遗宠辱。岿然殿诸老,足以镇浮俗。一出上禁林,再出拥牙纛。本无圭组累,归去便野服。譬如山中云,润泽滋草木。未雨出岩岫,已雨反幽谷。明月共樽罍,清风满松竹。问谁从之游,韦编能熟读。人生了婚嫁,意...
-
送李侍郎归衡州二首 其一
系缆南风直,转柂北风微。轻云载雨来,凉意生绤絺。江神真解事,稳送六幅蒲。篷窗卧胡床,鸥鹭相追随。落帆衡阳岸,新旧迎公归。儿童竞挽袂,父老前捋须。明时有勇退,晚岁善自颐。稍添数髭白,不改两颊朱。松菊对主人,亦自清而腴。门外无车马,室中但琴书...
-
送李彦明归高邮
老夫归从东海头,春风送客归秦邮。出门复睹雁北乡,物我喜得同悠悠。吴船鼓棹渡江去,乌轮正挂扶桑树。桃花倚岸笑相看,杜宇催人啼不住。征袍十年尘土多,濯...
-
送李元忠归彭田歌
...要看三洲雪花白。雪花未飞冬又春,子行车马何辚辚。姑苏公子自好客,况是东南贤主宾。惜君掉头不肯住,送君却望城南路。江雾寒深橘子林,吴霜夜满丹枫树。今日何日朔风吹衣,子不我思翩其先归。河梁携手行依依,筠州故人从此稀。黄尘出没乌帽远,寒雁杳杳随人飞。雁...
-
送李本存归江西新喻州本存儒学教授历省掾为御史所论改温州海隅巡尉赋三律赠之·其三
去就轻于出岭僧,烟包挑月一枝藤。十年湖海孤篷雨,万里关山半夜灯。后进衣冠皆有用,先生才调独无能。送君归洗征尘净,高步云岑顶上层。
-
送李本存归江西新喻州本存儒学教授历省掾为御史所论改温州海隅巡尉赋三律赠之·其二
献赋论兵计已疏,扁舟归去意何如。岂无医国三年艾,空读传家万卷书。处世固当同凤鸟,还乡端不为鲈鱼。故园泉石应无恙,依旧青山带月锄。
-
送李本存归江西新喻州本存儒学教授历省掾为御史所论改温州海隅巡尉赋三律赠之·其一
又携书剑过江西,长铗三弹一振衣。风景不殊人自老,江山有异鹤空归。闲云仍旧封吟榻,流水依前护钓矶。去去乡关莫回顾,春风吹老故园薇。
-
送李道士归南岳
千峰隔湘水,迢遰挂帆归。扫月眠苍壁,和云著褐衣。洞虚悬溜滴,径狭长松围。只恐相寻日,人间旧识稀。
-
都门送许棠东归
旧客东归远,长安诗少朋。去愁分碛雁,行计逐乡僧。华岳无时雪,黄河漫处冰。知辞国门路,片席认西陵。
-
送李崧老归闽二首·其二
公事妨开卷,遐征念索居。能来数月款,端为百忧纾。师友洛川上,人才元祐初。归来有新益,不惜几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