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于阗采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引汉元帝时宫女王昭君的故事为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不遇明君、未受重用的愤懑,讽刺了社会贤佞不分的丑恶现象。全诗十句六十二字,前六句用铺垫的手法写王昭君的美貌,后四句议论媸妍颠倒的不合理现象,“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两句,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才埋没的强烈愤慨。
- 作品别称杂曲歌辞·于阗采花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乐府诗
- 创作年代743年
创作背景
《于阗采花》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谗见疏,被“赐金还山”,离开长安以后。因心情苦闷,故有此牢骚不平之作。
相关诗词
-
于阗采花
采花女儿于阗姝,颜色比玉玉不如。金舆迎之不肯出,千回万转犹自殊。飞燕合德亲姊妹,闻道同宫还作态。潇湘之竹一色碧,迄今不染皇英泪。欲出不出心自怜,春风只在秋风前,与归长信归于阗。
-
于阗采花
山川虽异所,草木尚同春。亦如溱洧地,自有采花人。
-
于阗采玉
于阗采玉人,淘玉出玉河。秋时河水涸,捞得璆琳多。曲躬逐逐求,宁虑涉寒波。玉不自言人尽知,那曾隔璞待识之。卞和三献刖两足,审然天下应无玉。
-
送刘教谕裔关西考试采玉之行
往年采玉于阗东,今年采玉昆山中。近来苦难得白璧,荆珉燕石常相逢。世无明眼非无玉,水苍玄英委空谷。何限瑰奇不见知,岂独骊珠混鱼目。君不见琥璜在璞未琢磨,云谁识之古卞和。
-
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
有客相传避暑方,采莲不用采花房。绿盘擎重盛珠露,碧管虚中溜玉浆。象鼻捲风随手曲,麝脐入水透肌香。醒来忽忆涪翁句,摘实分甘共母尝。
-
咏夜落金钱花二首·其一
深红点点映重茵,开到金钱花转新。夜静露浓和月落,明朝愁杀采花人。
-
采桑子·樱桃花
梅花谢后樱花绽,浅浅匀红。试手天工。百卉千葩一信通。馀寒未许开舒妥,怨雨愁风。结子筠笼。万颗匀圆讶许同。
-
哭李于鳞一百二十韵
...帝先。殷盘高诘曲,周雅美便嬛。独表齐风大,俱疑汲冢前。峥嵘露头角,摆脱谢蹄筌。海阔珊瑚老,云深石髓坚。锦裁还蜀郡,璧就必于阗。绕笔江生蕊,芬裾屈氏荃。乍窥饶骇异,精识解钻研。有眼看从白,为郎意尚玄。志长轻濩落,才大得屯邅。不欲过千石,凭他满百愆...
-
城内花园颇曾游玩令公居守亦有素期适春霜一夕委谢书实以答令狐相公见谑
楼下芳园最占春,年年结侣采花频。繁霜一夜相撩治,不似佳人似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