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喻
〔宋〕
生而眇(2)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问看得见的人太阳是什么样子。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这个失明的人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一天听到钟声,就把发出声音的钟当做了太阳。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1),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失明的人用手摸蜡烛,晓得了它的形状。一天,摸到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就把它当做了太阳。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太阳和钟、龠的差别太大了,但是天生双目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关于太阳的知识。抽象的道理很难被认识,这一点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更加严重,人们不通晓抽象的道理的情况,和生来就不认识太阳的盲人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到把铜钟当做太阳,从把蜡烛当做太阳而到把乐器龠当做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1)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轼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
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那么什么叫做自然来到呢?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不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
子夏(1)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道自然到来。”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不是强求它而使它自己到来!
南方多没人(1),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1),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他们天天都生活在水边,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地潜入水里,哪里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有所领悟才能做到。天天生活在水边,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会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人一样。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1)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学习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做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因此,写《日喻》来勉励他。
小提示:苏轼《日喻》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日喻》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创作的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该文大意为: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写作上用比喻导入正题,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阐明盲人识日的道理:因辗转“相之”,谬之千里,结果闹出笑话,非常形象地说明缺乏实践经验,无切身感受,只从别人那里转述第二手材料,就不可避免地得出盲目的结论,强调了深入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脚踏实地的求学论道。
- 作品别称日喻说
- 文学体裁议论文
- 创作年代1078年
创作背景
《日喻》是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所作。“日喻”的“喻”,是“比喻”的意思,借用形象生动的事物进行比喻说理,是议论中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日喻》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善于用形象比喻来逐层推进,引出观点,因之成文。
相关诗词
-
庚戌元日日食一百二十韵
...充饥肠。十室去其半,半死半流亡。戊申乃大熟,禾黍幸登场。窃谓脱此厄,六幕臻平康。岂知是岁夏,大水竟汪洋。或云洞庭湖,白昼日无光。中有数龙斗,莫辨赤白黄。腥风挟浊浪,万鼓声雷硠。一涌高于山,一泻何可当。混混湖与江,茫茫荆讫扬。翼轸斗牛间,气湿如...
-
来日大难
来日大难不可辞,碌碌何苦尘中羁。百年三万六千日,日日欢娱能几时。东乌西兔急飞走,青鬓斯须成白首。鼎内休誇不老丹,杯中可醉长生酒。有从名处无别离,黄金万亿将奚为。
-
罗浮子日亭观日歌
东海浮山并浮日,日光射空海底出。浮山日涌罗山来,两峰摇摇势欲失。铁桥互天天汉低,天风浩荡云凄迷。淋漓元气渺不测,忽惊天外鸣天鸡。乾坤草庐半空起,四百峰头一亭峙...
-
三月五日复雨霰
三月二日霰且雷,明日漫天白皑皑。阴云聚散才信宿,冰珠更复漫天来。我不忧千花万花枝压折,亦不忧千山万山石冻裂。麦如马尾桑如钱,岁饥岁寒繄尔雪。一冬望尔胡不然,此日何日能狂颠。亟呼巽二扫落滕六魄,放出高高万里东皇天。
-
夏日过龙翔寺养蒙室空问琦元朴书记因读郑明德诗就韵奉赠
新竹满墙雨,西邻留老翁。上人虎丘虎,作客龙河龙。及室每爱玉树好,住屋少隔银杏东。日不得见夜作梦,时一过之但恐空。百年共秋草,两间同转蓬。昨日之日我发亦已白,明日之日子颜宁复红?众皆上,我固下,宋石胡卢谁售价?花缘树茂煖为冬,叶为松高寒入夏。南风西来即是...
-
前日昨日行
二九相唤不出手,妇人纫衣先纫袖。门外霜风吹倒人,相见玉壶冰旧酒。去年家居坐竹窗,日阴移处梅梢长。今年负丞在山邑,并海寒气非寻常。前日昨日风四起,顷刻冻合省河水。雁宿芦花亦倦飞,只待桃花初水肥。
-
夏日龙翔寺寄张侍御
沙西林杪寺,殿倚石棱开。晓月僧汲井,残阳钟殷台。河冲绿野去,鸟背白云来。日夕唯增思,京关未想回。
-
夏日龙翔寺居即事寄崔侍御
古刹一幡斜,吹门水过沙。数声钟里饭,双影树间茶。落日穷荒雨,微风古堑花。何当戴豸客,复此问生涯。
-
夏日题岫禅师房
朝朝声磬罢,童子扫藤阴。花过少游客,日长无事心。回山闭院直,落水下桥深。安得开方便,容身老此林。
-
夏日因怀阳羡旧游寄裴书记
落日太湖西,波涵万象低。藕花熏浦溆,菱蔓匿凫鹥。树及长桥尽,滩回七里迷。还应坐筹暇,时一梦荆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