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日喻》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创作的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该文大意为:以一个盲人识日的生动事例来作比喻,说明要亲自观察,不要以耳代目,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写作上用比喻导入正题,指出“道之难见也甚于日”,阐明盲人识日的道理:因辗转“相之”,谬之千里,结果闹出笑话,非常形象地说明缺乏实践经验,无切身感受,只从别人那里转述第二手材料,就不可避免地得出盲目的结论,强调了深入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脚踏实地的求学论道。
- 作品别称日喻说
- 文学体裁议论文
- 创作年代1078年
创作背景
《日喻》是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所作。“日喻”的“喻”,是“比喻”的意思,借用形象生动的事物进行比喻说理,是议论中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日喻》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善于用形象比喻来逐层推进,引出观点,因之成文。
相关诗词
-
《九日敏求与侄璋九万载酒荪墅邀予与胡山甫潘少白及华顶周服之道士周若晦作客欲摘蕊浮杯丛委草间未有消息悯然赋之》拼音版
...蕊成蹉跎。如今风物尤悽恻,绕丛觅蕊无消息。寒螀相吊野水流,病蝶来偎寒日夕。不见金钱将翠羽,惟有悲风吹蔓棘。古人爱汝非无意,志士仁人例憔悴。楚国无人屈子伤,陶杜凄凉唐晋季。此日何日悲更悲,聊嗅青枝记一时。往时好事环辙迹,建业钱塘华尽识。就中内本碧玉...
-
《九月十二日儿孙扶侍登狮峰醉归放笔》拼音版
...,树拥云归不知处。归云酿雨雨不飞,扑衣云片疑春絮。前山雨过后山晴,雨逐云归人逐雨。眼力却笑脚力慵,酒魔转苦诗魔攻。重阳昨日妒风雨,今来我欲乘蜺虹。屐痕已破螺子绿,雪鬓笑插萸房红。谁云登山灾可避,我却局地途终穷。自怜数遇择人虎,凭谁唤起蟠泥龙。...
-
《白日行简仲几》拼音版
白日白日复西堕,山中客子楼上坐。楼西青山曲如拳,楼东青山翠成朵。读书到晚心悠然,故人别去今经年。江流到东不百里,夜半欲上山阴船。故人故人在何许,半间茆屋青枫渚。秋天有鸿江有鱼,胡为使我心独苦。白日落尽我思君,夜凉望断江东云。
-
《甲申浴佛日偕日偕同直出西直门至极乐寺看海棠归途偶成·其二》拼音版
莫嫌冷艳已残妆,相对忘言醉一觞。地以远尘称极乐,花能殊众是无香。似闻道左流莺语,堪笑城南走马忙。难得萧间逢此日,归赤缓辔已斜阳。
-
《九日饮延平萧氏庄》拼音版
省郎园林秋色深,今日何日此登临。回溪鱼雁各自适,细路藤竹纷交侵。可怜风草四方动,不废瓶罂终日斟。满插茱萸应佳节,时危岁华容易阴。
-
《重阳先一日文日送白菊命行者和茗稍觉后时戏作》拼音版
明朝九日应无事,抚景书怀定有诗。且趁此时风日丽,不妨先赴菊花期。堂僧喜供霜英早,行者慵烹玉液迟。更待登高人兴发,茗杯山果共追随。
-
《己亥人日是日壬子上表贺海平二首·其二》拼音版
三日东风淑气生,讴歌箫鼓满都城。亦知客里春盘好,还忆西江七宝羹。
-
《十二月朔旦圣驾视牲南郊先是风寒特甚至日天日晴和远迩忻戴大司马马公诗以志喜遂次其韵成二章云·其二》拼音版
深冬风雪转新晴,车驾亲临大祀牲。节近土牛春有信,令严铁骑夜无声。龙楼日射金铺丽,凤纛云移翠羽轻。须信格天非异术,吾皇端拱久存诚。
-
《十二月朔旦圣驾视牲南郊先是风寒特甚至日天日晴和远迩忻戴大司马马公诗以志喜遂次其韵成二章云·其一》拼音版
昨日风寒今日晴,天知圣主视郊牲。鲜飙不动旌旗影,协气潜谐鼓吹声。入腊便惊春意早,向阳仍爱暖云轻。太平有象人心悦,昭格惟应在一诚。
-
《日观峰歌》拼音版
...半边紫。忽然潋滟琉璃丹,一泓捧出赤玉盘。长绳斜挽不得上,半时方到扶桑端。扶桑枝叶成五色,海水明灭一线白。日旁云气如连山,目中欲识鲛人国。平明日高海水乾,满天翕赩红气团。三山金阙流安在,六鳌背骨秋霜寒。忆昔秦帝东封年,欲浮白浪游灵仙。驱石作桥不可...